下载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大皖新闻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安徽答卷 | 办好“急难愁盼” 交出“幸福清单”

©原创 2023-04-26 18:48

大皖新闻讯   找工作更方便了,老年食堂就在身边,托育机构越来越多,医保报销不用跑断腿……

近年来,安徽各部门多措并举,从百姓的“急难愁盼”出发,办好一件件关键小事,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不断下功夫,让百姓的心更暖了。

 “妈妈岗”让家门口就业更安心

上班不远,下班接娃,工作生活两不误,祁门县37岁的宝妈叶女士的生活终于走上正轨。原来,叶女士有两个孩子,正值年幼,离不开父母的照顾,如果出去工作就不能照顾家庭,叶女士无奈选择成为一名“全职妈妈”。

“今年‘妈妈岗’真是借了我的心结。”像叶女士这样工作家庭无法兼顾的宝妈不在少数。为了解决这一群体的痛点,2023年,祁门县探索推出“妈妈岗”用工模式。叶女士顺利入职了一家电气企业,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为了让好政策真正落地落实,祁门县人社局、县妇联等部门通过电话、微信、实地走访企业等方式摸清了企业用工需求,动员企业开发设置“妈妈岗”“陪读岗”等灵活就业岗位,让更多需要灵活上班和弹性工作的女性群体实现就业,不仅缓解了企业“用工难”问题,也实现了妇女就业、企业用工、家庭照顾“三赢”。

截至今年3月底,祁门县有8家企业开发了“妈妈岗、陪读岗”弹性岗位,提供岗位200余个,涵盖文员、技术员、检验员、销售员等不同岗位。目前,该县共开展各类招聘活动67场次,达成就业意向2100余人,其中“妈妈岗”366人,已对接上岗138人。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安徽实施“十大暖民心行动”以来,始终把就业放在突出位置。

在就业促进行动方面,我省着力缓解企业“招工难”、群众“就业难”,去年以来强化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截至2022年底,累计开发青年见习岗位7.9万个、短期见习岗位3.3万个、公益性岗位7.8万个、临时性专项岗位3.3万个、新增技能人才53.6万人。

在“新徽菜 名徽厨”行动方面,我省聚焦提升徽菜烹饪技能水平,开展徽菜师傅技能培训3.7万人次,多措并举打造徽菜美食文化品牌。近日,安徽省首批“徽菜师傅创业街区”公布,未来3年内,街区可以享受孵化基地补贴,创业者也可享受创业扶持政策,让更多创业者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

不断创新守护“一老一小”微幸福

这段时间,家住宿州市埇桥区北关街道教场社区的老人冯跃华,每天中午都会来到家附近的福膳社区食堂吃午饭。“这里干净卫生,饭菜味道也很好,很适合我们老年人。”不用买菜做饭,还能和街坊邻居聊聊家常,虽然这家食堂刚刚开张一个多月,不少附近的居民已经是这里的常客了。

据介绍,该社区有居民6300人左右,60岁以上老年人1300人左右,周边有雪枫公园,流动老人较多。食堂内设餐桌16张,可同时供60位老人就餐,基本可以满足辖区及周边老人助餐需求,老年食堂同时也面向社会开放。

食堂内还设立了阅读区、棋牌书法娱乐区、休闲休息区,在满足就餐的情况下,为老人提供娱乐学习场所。目前老年食堂就餐人数平均每天200-350人,更多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吃上物美价廉的“暖心餐”。

老有所养,幼有所育。“一老一小”始终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最受百姓关注的“暖民心行动”。

每天下午5点,家住合肥蜀山区的霍女士都会准时下班,到单位附近的幼儿园接孩子放学。“我家宝宝还不到3岁,去年秋季得知这个幼儿园开了托班,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把孩子送来。一来想减轻一点老人的负担,二来也让孩子多一些玩伴。”霍女士告诉记者,最让她意外的是,孩子进了托班才短短几个月,自理能力、语言能力和社交能力都有了很大进步。“幸亏有爱心托育行动,让我们这些上班族家长才能更安心。”

合肥市探索创新推进“幼有所育”,出台相关方案,全面推进公办托育机构建设和托幼一体化建设。2022年全市新增托位14383个,幼儿园开设托班占比达14.5%。

2023年,合肥市新增托位数1.6万个;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2.6万个,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60%;2023年春季学期,幼儿园延时服务努力实现有需要的幼儿全覆盖,家长按时“接娃难”问题基本解决。到2025年,合肥市总托位数达5.98万个左右,千人口托位数达5.6个以上,基本实现全市城乡社区托育机构全覆盖;幼儿园延时服务体系基本完善,服务质量明显提升。

社会保障为百姓织牢“安全网”

芜湖的朱先生在江苏南京带孙子,不料旧疾发作在当地入院治疗。“出院的时候就直接结算报销了,都不用我垫付再回家报销了,真是太方便了。”

医疗保障是群众的健康“护身符”。一直以来,“异乡愁医”“跑腿垫资”的难题困扰着很多患者。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了“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落实异地就医结算”的明确要求。安徽出台多项政策,不断完善和优化异地就医结算服务,让参保患者看病更方便,也为群众撑起了“健康伞”。

为了让安徽参保群众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政策更优化更方便,从2023年1月1日起, 安徽开始实施《关于进一步做好基本医疗保险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的通知》。和此前相比,新政简化了备案人员的分类。经过统一整合,目前备案人员简化为跨省异地长期居住人员和跨省临时外出就医人员2大类。

同时,统一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基金支付政策,执行“就医地目录,参保地政策”。支持跨省异地长期居住人员在备案地和参保地双向享受医保待遇。特别是在备案方面,新政策改变了原来不能补办异地就医备案的规定。

随着人口不断流动,我省参保群众异地就医结算需要也逐渐增加。几年来,我省医保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进展迅速,成效显著,从省内异地到跨省,从住院到门诊和零售药店,实现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全覆盖。

不止是医疗保障,我省多部门社会保障方面下功夫,织牢百姓“安全网”。

在亳州,参保职工“退休一次办”模式集成了社保卡办理、养老保险待遇申领、电子退休证制发、职工医保累计缴费年限确认和住房公积金提取等21个单项事一次办,变“多地多窗多次”为“一地一窗一次”,打造了“一次登录、群众点键、数据跑路、全网通办”的“亳州模式”。 截至3月底,亳州市4517人享受“退休一次办”高效、便捷的经办服务。

在芜湖,凭第三代社保卡惠民服务“一卡通”,即可在全市246条公交线路、2条轨道交通可实现刷卡换乘,并享受乘车优惠。这种第三代社保卡,搭载了全国交通联合密钥,可应用于全国327个互联互通城市,覆盖本市6个县区,基本实现跨区域“无感乘车”。截至目前,芜湖市持社保卡乘公交超1.6亿人次、轨道交通超1220万人次,市民持社保卡享受换乘优惠超69万人次。

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不断下功夫,安徽正在高质量书写百姓幸福生活的新篇章。

大皖新闻记者 吴碧琦

编辑  张思平

大皖新闻讯   找工作更方便了,老年食堂就在身边,托育机构越来越多,医保报销不用跑断腿……

近年来,安徽各部门多措并举,从百姓的“急难愁盼”出发,办好一件件关键小事,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不断下功夫,让百姓的心更暖了。

 “妈妈岗”让家门口就业更安心

上班不远,下班接娃,工作生活两不误,祁门县37岁的宝妈叶女士的生活终于走上正轨。原来,叶女士有两个孩子,正值年幼,离不开父母的照顾,如果出去工作就不能照顾家庭,叶女士无奈选择成为一名“全职妈妈”。

“今年‘妈妈岗’真是借了我的心结。”像叶女士这样工作家庭无法兼顾的宝妈不在少数。为了解决这一群体的痛点,2023年,祁门县探索推出“妈妈岗”用工模式。叶女士顺利入职了一家电气企业,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为了让好政策真正落地落实,祁门县人社局、县妇联等部门通过电话、微信、实地走访企业等方式摸清了企业用工需求,动员企业开发设置“妈妈岗”“陪读岗”等灵活就业岗位,让更多需要灵活上班和弹性工作的女性群体实现就业,不仅缓解了企业“用工难”问题,也实现了妇女就业、企业用工、家庭照顾“三赢”。

截至今年3月底,祁门县有8家企业开发了“妈妈岗、陪读岗”弹性岗位,提供岗位200余个,涵盖文员、技术员、检验员、销售员等不同岗位。目前,该县共开展各类招聘活动67场次,达成就业意向2100余人,其中“妈妈岗”366人,已对接上岗138人。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安徽实施“十大暖民心行动”以来,始终把就业放在突出位置。

在就业促进行动方面,我省着力缓解企业“招工难”、群众“就业难”,去年以来强化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截至2022年底,累计开发青年见习岗位7.9万个、短期见习岗位3.3万个、公益性岗位7.8万个、临时性专项岗位3.3万个、新增技能人才53.6万人。

在“新徽菜 名徽厨”行动方面,我省聚焦提升徽菜烹饪技能水平,开展徽菜师傅技能培训3.7万人次,多措并举打造徽菜美食文化品牌。近日,安徽省首批“徽菜师傅创业街区”公布,未来3年内,街区可以享受孵化基地补贴,创业者也可享受创业扶持政策,让更多创业者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

不断创新守护“一老一小”微幸福

这段时间,家住宿州市埇桥区北关街道教场社区的老人冯跃华,每天中午都会来到家附近的福膳社区食堂吃午饭。“这里干净卫生,饭菜味道也很好,很适合我们老年人。”不用买菜做饭,还能和街坊邻居聊聊家常,虽然这家食堂刚刚开张一个多月,不少附近的居民已经是这里的常客了。

据介绍,该社区有居民6300人左右,60岁以上老年人1300人左右,周边有雪枫公园,流动老人较多。食堂内设餐桌16张,可同时供60位老人就餐,基本可以满足辖区及周边老人助餐需求,老年食堂同时也面向社会开放。

食堂内还设立了阅读区、棋牌书法娱乐区、休闲休息区,在满足就餐的情况下,为老人提供娱乐学习场所。目前老年食堂就餐人数平均每天200-350人,更多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吃上物美价廉的“暖心餐”。

老有所养,幼有所育。“一老一小”始终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最受百姓关注的“暖民心行动”。

每天下午5点,家住合肥蜀山区的霍女士都会准时下班,到单位附近的幼儿园接孩子放学。“我家宝宝还不到3岁,去年秋季得知这个幼儿园开了托班,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把孩子送来。一来想减轻一点老人的负担,二来也让孩子多一些玩伴。”霍女士告诉记者,最让她意外的是,孩子进了托班才短短几个月,自理能力、语言能力和社交能力都有了很大进步。“幸亏有爱心托育行动,让我们这些上班族家长才能更安心。”

合肥市探索创新推进“幼有所育”,出台相关方案,全面推进公办托育机构建设和托幼一体化建设。2022年全市新增托位14383个,幼儿园开设托班占比达14.5%。

2023年,合肥市新增托位数1.6万个;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2.6万个,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60%;2023年春季学期,幼儿园延时服务努力实现有需要的幼儿全覆盖,家长按时“接娃难”问题基本解决。到2025年,合肥市总托位数达5.98万个左右,千人口托位数达5.6个以上,基本实现全市城乡社区托育机构全覆盖;幼儿园延时服务体系基本完善,服务质量明显提升。

社会保障为百姓织牢“安全网”

芜湖的朱先生在江苏南京带孙子,不料旧疾发作在当地入院治疗。“出院的时候就直接结算报销了,都不用我垫付再回家报销了,真是太方便了。”

医疗保障是群众的健康“护身符”。一直以来,“异乡愁医”“跑腿垫资”的难题困扰着很多患者。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了“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落实异地就医结算”的明确要求。安徽出台多项政策,不断完善和优化异地就医结算服务,让参保患者看病更方便,也为群众撑起了“健康伞”。

为了让安徽参保群众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政策更优化更方便,从2023年1月1日起, 安徽开始实施《关于进一步做好基本医疗保险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的通知》。和此前相比,新政简化了备案人员的分类。经过统一整合,目前备案人员简化为跨省异地长期居住人员和跨省临时外出就医人员2大类。

同时,统一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基金支付政策,执行“就医地目录,参保地政策”。支持跨省异地长期居住人员在备案地和参保地双向享受医保待遇。特别是在备案方面,新政策改变了原来不能补办异地就医备案的规定。

随着人口不断流动,我省参保群众异地就医结算需要也逐渐增加。几年来,我省医保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进展迅速,成效显著,从省内异地到跨省,从住院到门诊和零售药店,实现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全覆盖。

不止是医疗保障,我省多部门社会保障方面下功夫,织牢百姓“安全网”。

在亳州,参保职工“退休一次办”模式集成了社保卡办理、养老保险待遇申领、电子退休证制发、职工医保累计缴费年限确认和住房公积金提取等21个单项事一次办,变“多地多窗多次”为“一地一窗一次”,打造了“一次登录、群众点键、数据跑路、全网通办”的“亳州模式”。 截至3月底,亳州市4517人享受“退休一次办”高效、便捷的经办服务。

在芜湖,凭第三代社保卡惠民服务“一卡通”,即可在全市246条公交线路、2条轨道交通可实现刷卡换乘,并享受乘车优惠。这种第三代社保卡,搭载了全国交通联合密钥,可应用于全国327个互联互通城市,覆盖本市6个县区,基本实现跨区域“无感乘车”。截至目前,芜湖市持社保卡乘公交超1.6亿人次、轨道交通超1220万人次,市民持社保卡享受换乘优惠超69万人次。

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不断下功夫,安徽正在高质量书写百姓幸福生活的新篇章。

大皖新闻记者 吴碧琦

编辑  张思平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