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大皖新闻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用“好项目”孕育科技新苗 安徽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火热开展中

©原创 2023-04-14 19:29

大皖新闻讯   青少年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如何培养?如何引导青少年爱上科技创新?目前第38届安徽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正如火如荼开展中,从现场情况来看,资深辅导老师这一角色显得至关重要,他们中有经验丰富的科技辅导员,也有业内资深专家,他们为青少年科技活动开展出谋划策、添砖加瓦。日前,本报记者走近几位从事安徽省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的资深行家,倾听他们的故事与感悟。

在学生心中埋下科学的种子

从安徽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到实验科普活动,从科学调查体验活动到青少年机器人竞赛,祁门县第一中学的胡海铭老师一直带队参与。“这些科学实践活动印证了我省青少年科技发展的脉络,而且活动办得非常好,也很有趣味性。”

这其中,安徽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是由省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开展执行的我省规模最大、层次最高、最具品牌效应的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创新大赛是我省中、小学各类科技活动优秀成果集中展示的一种形式,其目的在于激发青少年科学兴趣,培养和提升我省青少年的创新创造精神和实践探索能力。”省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副主任郑军介绍说,安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经过多年不断发展和完善,在活动内容、活动形式等各方面不断汲取省内外成功的经验。

据悉,第38届安徽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各市级竞赛均已全部举办完成,并于3月31日前通过省创新大赛网络申报平台完成了作品申报工作。“大赛一共收到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作品318个,其中小学组72个、中学组246个。科技辅导员科技教育创新成果作品159个。”省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负责人说,目前初评工作已经结束,80%作品能入围终评,终评最近今明两天在亳州市体育馆举办。

胡海铭坦言,安徽省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举办的丰富活动,不仅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平台,也能从小培养孩子的科学兴趣,在他们心中埋下一粒科学的种子,非常有价值。

国内青少年科技活动内容丰富

“我的学生大多是普通家庭出身,但他们通过参与青少年科技活动到全国各地参加比赛,有的还走出国门,与国际学生同台竞技,我深感不易,并为他们感到自豪。”同胡老师一样,王钰涵也是我省一名资深科技辅导员,从2012年开始带队参加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和青少年科学影像节活动,培养出大批优秀科技人才。

这11年的科技辅导经历,让王老师觉得我省的青少年科技活动内容非常丰富,“像科学嘉年华、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展示活动、网络课堂、专家讲座等活动,都很成功。”王钰涵告诉记者,“我非常喜欢每年举办的专家讲座,全国各地的科技创新专家和教授会从专业角度帮助我们,教我们如何指导青少年做好科研。”

在王老师看来,科技活动伴随着孩子们的成长,会锻炼他们的科学思维与逻辑,激发他们的科创兴趣与热情。诸多科技活动也为青少年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增强了自信。“他们一步一脚印参加校级赛、区级赛、市级赛,乃至省级赛和国家赛,让他们不断积累和总结,无论在科学思维还是在动手能力方面,都在茁壮成长。”

如今,王钰涵老师已赴新加坡工作,谈及国内外科技活动对比时,她表示,国外的科技场馆包容性强,公共资源共享程度高,民间科普宣传力度比较大。但是,国内青少年科技活动内容的丰富程度远超新加坡等一些国家,尤其是像科技小发明、科学微电影等科技活动。

引导孩子去挑战,培养创新精神

针对未来的青少年科技活动的发展,原安徽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理事长韦穗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出,“有这种参与机会非常好,关键在于如何引导好孩子做好科学研究。”

韦教授告诉记者,专家在青少年科技活动评审过程中要程序合理、公平公正,要给予青少年心理发展一片“蓝天白云”,同时,也要发挥好专业技能,用专业知识评出“好孩子”与“好项目”。“什么叫‘好孩子’与‘好项目’,就是学生提出的项目能够道出基本原理,能够知晓出处,能够解决实际性问题,真正地深入了解项目本身。”

“选择一个好选题非常关键,这既能引导孩子们勇于挑战,又能培养其创新精神。”韦教授还提出,要继续建立专家库,做好专家点评,用大手拉小手的方式,把专家们的经验传授给老师与孩子们。

谈到如何引导青少年做科学研究时,她认真地思索着,“这事需要社会各方合力推动,致力于扩大个性化教育的体量和资源,让真正有条件的孩子接触到更好的科学环境,培养其兴趣、爱好与能力。”同时,学生们也要明白,科学研究有自身独特规律,要做别人没有做过的研究,探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科学方法。

韦穗坦承,教学训练与科学研究训练有所不同,教学训练主要是把前人的知识告诉你,提供基本语言与思路,没有这一步就无法进入研究领域;但科学研究训练必须要对自己不熟悉的问题持续攻坚,不断更新知识,拥有超越常人的能力才能适应科技高速发展的环境。

针对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韦教授一言以蔽之,科创是一种挑战,要学会借鉴和补充各种知识与能力,实事求是地解决问题才能应付未知。

大皖新闻记者 朱庆玲  王展

编辑  张思平


大皖新闻讯   青少年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如何培养?如何引导青少年爱上科技创新?目前第38届安徽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正如火如荼开展中,从现场情况来看,资深辅导老师这一角色显得至关重要,他们中有经验丰富的科技辅导员,也有业内资深专家,他们为青少年科技活动开展出谋划策、添砖加瓦。日前,本报记者走近几位从事安徽省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的资深行家,倾听他们的故事与感悟。

在学生心中埋下科学的种子

从安徽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到实验科普活动,从科学调查体验活动到青少年机器人竞赛,祁门县第一中学的胡海铭老师一直带队参与。“这些科学实践活动印证了我省青少年科技发展的脉络,而且活动办得非常好,也很有趣味性。”

这其中,安徽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是由省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开展执行的我省规模最大、层次最高、最具品牌效应的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创新大赛是我省中、小学各类科技活动优秀成果集中展示的一种形式,其目的在于激发青少年科学兴趣,培养和提升我省青少年的创新创造精神和实践探索能力。”省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副主任郑军介绍说,安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经过多年不断发展和完善,在活动内容、活动形式等各方面不断汲取省内外成功的经验。

据悉,第38届安徽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各市级竞赛均已全部举办完成,并于3月31日前通过省创新大赛网络申报平台完成了作品申报工作。“大赛一共收到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作品318个,其中小学组72个、中学组246个。科技辅导员科技教育创新成果作品159个。”省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负责人说,目前初评工作已经结束,80%作品能入围终评,终评最近今明两天在亳州市体育馆举办。

胡海铭坦言,安徽省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举办的丰富活动,不仅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平台,也能从小培养孩子的科学兴趣,在他们心中埋下一粒科学的种子,非常有价值。

国内青少年科技活动内容丰富

“我的学生大多是普通家庭出身,但他们通过参与青少年科技活动到全国各地参加比赛,有的还走出国门,与国际学生同台竞技,我深感不易,并为他们感到自豪。”同胡老师一样,王钰涵也是我省一名资深科技辅导员,从2012年开始带队参加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和青少年科学影像节活动,培养出大批优秀科技人才。

这11年的科技辅导经历,让王老师觉得我省的青少年科技活动内容非常丰富,“像科学嘉年华、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展示活动、网络课堂、专家讲座等活动,都很成功。”王钰涵告诉记者,“我非常喜欢每年举办的专家讲座,全国各地的科技创新专家和教授会从专业角度帮助我们,教我们如何指导青少年做好科研。”

在王老师看来,科技活动伴随着孩子们的成长,会锻炼他们的科学思维与逻辑,激发他们的科创兴趣与热情。诸多科技活动也为青少年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增强了自信。“他们一步一脚印参加校级赛、区级赛、市级赛,乃至省级赛和国家赛,让他们不断积累和总结,无论在科学思维还是在动手能力方面,都在茁壮成长。”

如今,王钰涵老师已赴新加坡工作,谈及国内外科技活动对比时,她表示,国外的科技场馆包容性强,公共资源共享程度高,民间科普宣传力度比较大。但是,国内青少年科技活动内容的丰富程度远超新加坡等一些国家,尤其是像科技小发明、科学微电影等科技活动。

引导孩子去挑战,培养创新精神

针对未来的青少年科技活动的发展,原安徽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理事长韦穗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出,“有这种参与机会非常好,关键在于如何引导好孩子做好科学研究。”

韦教授告诉记者,专家在青少年科技活动评审过程中要程序合理、公平公正,要给予青少年心理发展一片“蓝天白云”,同时,也要发挥好专业技能,用专业知识评出“好孩子”与“好项目”。“什么叫‘好孩子’与‘好项目’,就是学生提出的项目能够道出基本原理,能够知晓出处,能够解决实际性问题,真正地深入了解项目本身。”

“选择一个好选题非常关键,这既能引导孩子们勇于挑战,又能培养其创新精神。”韦教授还提出,要继续建立专家库,做好专家点评,用大手拉小手的方式,把专家们的经验传授给老师与孩子们。

谈到如何引导青少年做科学研究时,她认真地思索着,“这事需要社会各方合力推动,致力于扩大个性化教育的体量和资源,让真正有条件的孩子接触到更好的科学环境,培养其兴趣、爱好与能力。”同时,学生们也要明白,科学研究有自身独特规律,要做别人没有做过的研究,探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科学方法。

韦穗坦承,教学训练与科学研究训练有所不同,教学训练主要是把前人的知识告诉你,提供基本语言与思路,没有这一步就无法进入研究领域;但科学研究训练必须要对自己不熟悉的问题持续攻坚,不断更新知识,拥有超越常人的能力才能适应科技高速发展的环境。

针对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韦教授一言以蔽之,科创是一种挑战,要学会借鉴和补充各种知识与能力,实事求是地解决问题才能应付未知。

大皖新闻记者 朱庆玲  王展

编辑  张思平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