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大皖新闻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80后”制茶人的故事 | 汪炜炜:喝出“斗茶会”,吸睛又吸金

©原创 2023-04-09 09:52

编者按:春,万物复苏的季节,也是品尝新茶的好时机。在这个时节,赏一片春光,品一口茶香,惬意舒适。春茶的背后,有一群制茶人的坚守与忙碌。在他们中间,不乏一些年轻力量,他们在深山里挥洒青春,只为一口好茶。

 汪炜炜查看鲜叶品质。

考上大学,走出深山,这原本是父亲对汪炜炜的期望,汪炜炜也做到了,但没想到,才出去两年,他又回来了。促使汪炜炜回到家乡黄山市祁门县历口镇的,是那一抹茶香。“黄山的优质茶很有市场前景,但需要经营,树立品牌,走出去。”今年34岁的汪炜炜,已经走过八年制茶路。汪炜炜从零开始,开设茶厂,注册品牌,一路奋斗,一路向前。如今,他将茶厂办得有声有色,还带动了更多年轻人回乡从事茶产业。

一家三代茶人,浸润茶香长大

汪炜炜家可以说是三代茶人,爷爷以采茶为生,曾在当地国营茶厂里做工多年。到了父亲这一辈,习得制茶技术后,父亲买入几台制茶设备,把家改造成了小作坊,收鲜叶回来代加工。虽然也是辛苦钱,但收入比纯采茶多一些。

从小,汪炜炜便在茶香里长大。每年茶季,父亲通宵制茶的场景,让汪炜炜印象深刻。“制茶人非常辛苦,整夜整夜地熬,第二天一早就要去茶市,把刚制出来的干茶卖掉,一天也就赚到一两百,好的时候有两三百元。”

起初,汪炜炜家以做黄山毛峰为主,后来又加了祁门红茶。那个时候,每天放学,汪炜炜会自觉在家帮忙打杂,替父亲分担一些活计。

2008年高考时,汪炜炜考上了大学,本科学的是弱电自动化专业。毕业后,他前往杭州工作了两年。看着父亲制茶卖茶辛苦,利润又微薄,汪炜炜一边上班,一边兼职开了一间淘宝网店,为父亲制作的茶开拓销路。“那时候,网店销路还不错,茶季时,一天可以卖个二十来斤。”汪炜炜回忆道。

辞职回家制茶,摸索改进茶艺

也是在那会,汪炜炜萌生了辞职回家做茶的想法。但这一想法,父亲却不支持。“他认为上了大学就应该在大城市找一份好工作,好不容易走出深山,怎么又能回来做这苦事呢?”

汪炜炜的想法却与父亲不同,他认为,黄山的优质茶很有市场前景,但需要经营。而父辈做茶以“谋生”为主,茶季结束就没了。

2015年,汪炜炜坚定想法后,直接辞职了。他在屯溪开了一间茶叶实体店,与网店同步销售茶叶。在卖茶过程中,随着了解不断深入,他对制茶工艺也有了进一步想法。

“传统工艺还有值得改进的地方。”汪炜炜开始研究,通过买书学习、同行交流、去外地茶厂学习,再结合祁门红茶的特点,对传统制茶工艺进行改进。“工序大体一致,但细节需要调整。”

改进也不是一蹴而就。经过调整,汪炜炜并没有收获质的变化。“还是觉得口感不对,但茶季有时令性,等你后期品出来时,可能今年茶季就过了,只能来年再研究。”

最年轻制茶人,开厂树立品牌

汪炜炜回乡制茶,成了当时村里最年轻的制茶人。他非常尊重家乡老一辈制茶人,也常跟着他们学习,老前辈也把他当成一个小老弟。八年时间过去了,如今,村里年轻制茶人越来越多,占比约四分之一,也有比汪炜炜还小的年轻人加入进来。

除了研究制茶工艺,汪炜炜也非常注重销售渠道。前两年,他不像父辈们那样在茶市上被动等客商,而是上门去拜访。他去过合肥、青岛等地,主动推介自制干茶,拓展销路。

2016年,汪炜炜开始建厂,取名“择春”。“春茶讲求时令,过了就没了,取珍惜的寓意。”汪炜炜说。同时,汪炜炜这年轻一辈,也比父辈更加有品牌意识。他注册了品牌商标——“历山人”。“沥水河是我们家乡母亲河,山是指茶山,山、水代表自然,山水人合一才能将茶做好。”

初建工厂时,年产量约2000斤。如今,汪炜炜的茶厂年产量可达两三万斤干茶。

喝出“金点子”,斗茶会引客商

“好酒不怕巷子深”的时代早就过去了,汪炜炜焦虑如何把家乡的好茶宣传出去。汪炜炜和年轻一代制茶人在一次喝茶交流时,一个想法蹦了出来。“我们有这么多茶厂、茶商,那可以做一些活动、比赛,来场打擂台啊。”

当时参会的共有10家茶厂。他们约定各自出资1万元,来打擂台。2019年,第一届“历口斗茶会”就这样诞生了。初次举办,就吸引了历口镇90多家茶厂参与,收到的茶样有200多款,这出乎汪炜炜的意料。那一次,汪炜炜带头参加了,但所送茶叶并没有获奖。“这没关系,说明我们家乡好茶多,更激励我前行。”

第二届祁门历口斗茶会如期开展。这一次,更是吸引了120多家茶厂参加,汪炜炜选送的“祁红金针”一举拿下金奖。

厂家获奖,这是对茶人的肯定。与此同时,斗茶会也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因为不仅有茶厂参加,很多外地客商也来参加,他们是带着销量和订单来的。”以历口斗茶会为平台,还延伸了早春品鉴会、获奖茶走出历口分享会等。

如今,历口斗茶会已经开展了三届,参与厂家与客商人数越来越多。“整体宣传推介家乡茶,这也是年轻茶人为家乡做的一点贡献吧。”汪炜炜还成立了合作社,与当地几十户茶农签约,预订鲜叶,而社员必须遵守合作社的种植标准,实现茶园生态化管理。“我们把茶叶品质做上去,就不怕没有销路,没有价格,那鲜叶价格也可以卖得高一点。这是给茶农带来实惠,非常有意义。”

对于未来,汪炜炜也有展望。他希望提高祁门红茶核心产区的整体知名度,进一步提升茶叶的品质,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产业链,让祁门茶、黄山茶走出大山。同时,他也希望愿意从事茶叶生产的有志青年,可以回到家乡,建设茶园、搭建平台,一起把茶叶做好。

其实,在汪炜炜的影响下,有一些年轻人回到了家乡,加入了制茶人的队伍,这让汪炜炜很欣慰。他希望有更多年轻力量加入,更多创新创意迸发,把黄山茶的牌子打出去。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首席记者  朱庆玲(受访者供图)

编者按:春,万物复苏的季节,也是品尝新茶的好时机。在这个时节,赏一片春光,品一口茶香,惬意舒适。春茶的背后,有一群制茶人的坚守与忙碌。在他们中间,不乏一些年轻力量,他们在深山里挥洒青春,只为一口好茶。

 汪炜炜查看鲜叶品质。

考上大学,走出深山,这原本是父亲对汪炜炜的期望,汪炜炜也做到了,但没想到,才出去两年,他又回来了。促使汪炜炜回到家乡黄山市祁门县历口镇的,是那一抹茶香。“黄山的优质茶很有市场前景,但需要经营,树立品牌,走出去。”今年34岁的汪炜炜,已经走过八年制茶路。汪炜炜从零开始,开设茶厂,注册品牌,一路奋斗,一路向前。如今,他将茶厂办得有声有色,还带动了更多年轻人回乡从事茶产业。

一家三代茶人,浸润茶香长大

汪炜炜家可以说是三代茶人,爷爷以采茶为生,曾在当地国营茶厂里做工多年。到了父亲这一辈,习得制茶技术后,父亲买入几台制茶设备,把家改造成了小作坊,收鲜叶回来代加工。虽然也是辛苦钱,但收入比纯采茶多一些。

从小,汪炜炜便在茶香里长大。每年茶季,父亲通宵制茶的场景,让汪炜炜印象深刻。“制茶人非常辛苦,整夜整夜地熬,第二天一早就要去茶市,把刚制出来的干茶卖掉,一天也就赚到一两百,好的时候有两三百元。”

起初,汪炜炜家以做黄山毛峰为主,后来又加了祁门红茶。那个时候,每天放学,汪炜炜会自觉在家帮忙打杂,替父亲分担一些活计。

2008年高考时,汪炜炜考上了大学,本科学的是弱电自动化专业。毕业后,他前往杭州工作了两年。看着父亲制茶卖茶辛苦,利润又微薄,汪炜炜一边上班,一边兼职开了一间淘宝网店,为父亲制作的茶开拓销路。“那时候,网店销路还不错,茶季时,一天可以卖个二十来斤。”汪炜炜回忆道。

辞职回家制茶,摸索改进茶艺

也是在那会,汪炜炜萌生了辞职回家做茶的想法。但这一想法,父亲却不支持。“他认为上了大学就应该在大城市找一份好工作,好不容易走出深山,怎么又能回来做这苦事呢?”

汪炜炜的想法却与父亲不同,他认为,黄山的优质茶很有市场前景,但需要经营。而父辈做茶以“谋生”为主,茶季结束就没了。

2015年,汪炜炜坚定想法后,直接辞职了。他在屯溪开了一间茶叶实体店,与网店同步销售茶叶。在卖茶过程中,随着了解不断深入,他对制茶工艺也有了进一步想法。

“传统工艺还有值得改进的地方。”汪炜炜开始研究,通过买书学习、同行交流、去外地茶厂学习,再结合祁门红茶的特点,对传统制茶工艺进行改进。“工序大体一致,但细节需要调整。”

改进也不是一蹴而就。经过调整,汪炜炜并没有收获质的变化。“还是觉得口感不对,但茶季有时令性,等你后期品出来时,可能今年茶季就过了,只能来年再研究。”

最年轻制茶人,开厂树立品牌

汪炜炜回乡制茶,成了当时村里最年轻的制茶人。他非常尊重家乡老一辈制茶人,也常跟着他们学习,老前辈也把他当成一个小老弟。八年时间过去了,如今,村里年轻制茶人越来越多,占比约四分之一,也有比汪炜炜还小的年轻人加入进来。

除了研究制茶工艺,汪炜炜也非常注重销售渠道。前两年,他不像父辈们那样在茶市上被动等客商,而是上门去拜访。他去过合肥、青岛等地,主动推介自制干茶,拓展销路。

2016年,汪炜炜开始建厂,取名“择春”。“春茶讲求时令,过了就没了,取珍惜的寓意。”汪炜炜说。同时,汪炜炜这年轻一辈,也比父辈更加有品牌意识。他注册了品牌商标——“历山人”。“沥水河是我们家乡母亲河,山是指茶山,山、水代表自然,山水人合一才能将茶做好。”

初建工厂时,年产量约2000斤。如今,汪炜炜的茶厂年产量可达两三万斤干茶。

喝出“金点子”,斗茶会引客商

“好酒不怕巷子深”的时代早就过去了,汪炜炜焦虑如何把家乡的好茶宣传出去。汪炜炜和年轻一代制茶人在一次喝茶交流时,一个想法蹦了出来。“我们有这么多茶厂、茶商,那可以做一些活动、比赛,来场打擂台啊。”

当时参会的共有10家茶厂。他们约定各自出资1万元,来打擂台。2019年,第一届“历口斗茶会”就这样诞生了。初次举办,就吸引了历口镇90多家茶厂参与,收到的茶样有200多款,这出乎汪炜炜的意料。那一次,汪炜炜带头参加了,但所送茶叶并没有获奖。“这没关系,说明我们家乡好茶多,更激励我前行。”

第二届祁门历口斗茶会如期开展。这一次,更是吸引了120多家茶厂参加,汪炜炜选送的“祁红金针”一举拿下金奖。

厂家获奖,这是对茶人的肯定。与此同时,斗茶会也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因为不仅有茶厂参加,很多外地客商也来参加,他们是带着销量和订单来的。”以历口斗茶会为平台,还延伸了早春品鉴会、获奖茶走出历口分享会等。

如今,历口斗茶会已经开展了三届,参与厂家与客商人数越来越多。“整体宣传推介家乡茶,这也是年轻茶人为家乡做的一点贡献吧。”汪炜炜还成立了合作社,与当地几十户茶农签约,预订鲜叶,而社员必须遵守合作社的种植标准,实现茶园生态化管理。“我们把茶叶品质做上去,就不怕没有销路,没有价格,那鲜叶价格也可以卖得高一点。这是给茶农带来实惠,非常有意义。”

对于未来,汪炜炜也有展望。他希望提高祁门红茶核心产区的整体知名度,进一步提升茶叶的品质,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产业链,让祁门茶、黄山茶走出大山。同时,他也希望愿意从事茶叶生产的有志青年,可以回到家乡,建设茶园、搭建平台,一起把茶叶做好。

其实,在汪炜炜的影响下,有一些年轻人回到了家乡,加入了制茶人的队伍,这让汪炜炜很欣慰。他希望有更多年轻力量加入,更多创新创意迸发,把黄山茶的牌子打出去。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首席记者  朱庆玲(受访者供图)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