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闻讯 融媒体时代,传统媒体与新媒体逐渐融合发展。其中,短视频自媒体的普及让群众接收法律信息的途径更加多元化,但部分普法信息真假难辨,可能导致群众错听错信,引起矛盾纠纷。这不,日前发生在金寨县的一起民间借贷案在执行送达过程中,被告人因听信短视频说借条三年就过期并断定送达人员是骗子。大皖新闻记者4月8日下午了解到此事发生和调解详情。
原来,早在2018年,该案被告王某因做生意周转需要,向好友李某借款5万元并出具借条,约定一个月内还款,不过其逾期未还。李某直到2023年才将王某起诉至金寨县人民法院金融巡回法庭。该法庭立案后,依法对王某进行电子送达。不过,被告人王某却表示他在短视频上看到“某某大律师”说过借条过了三年就失效了,这笔款他不用还,并断定送达人员是骗子。
该案法官得知送达情况后,积极联系王某并耐心地对其释明:民法典规定民间借贷的诉讼时效为三年,本案中虽然借款的时间已经过了三年,但是双方之间的微信聊天记录可以证明李某在借款到期后多次向王某催要,诉讼时效中断。从中断时起,诉讼时效应重新计算,现在起诉要求还款没有超过诉讼时效。最终,王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主动联系李某签订还款协议,并与李某一起共同向法庭申请出具调解书。
法官提醒说:民间借贷纠纷是基层法院常见纠纷,当事人对于诉讼时效了解较少,部分短视频博主因自身法律知识水平较低或单纯为了流量,用夸张的标题对部分法律知识掐头去尾的进行所谓的“普法”,希望广大群众多关注官方渠道的短视频、普法信息。
大皖新闻记者 窦祖军 通讯员 翁仕娟
编辑 陶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