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闻讯 一个城市的博物馆藏着一个城市的历史,淮北也不例外,早在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先民们就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创造了淮北地区的早期文明。
淮北市博物馆创建于1976年,因馆藏并展出隋唐大运河出土大量文物遗存而加挂“隋唐大运河博物馆”的别称,我国著名古建专家、中国文物学会会长罗哲文先生更是亲自题写了“中国隋唐大运河博物馆”馆名。
六千平米的陈列面积,万余件馆藏文物,相城往昔的繁华就被收纳在这方不算大的空间里、被存储在这一件件珍贵的历史文物中。历史的旧迹与现代文明的交织是记者见到博物馆的第一印象,从远处望去整个建筑如同一艘乘风破浪远航的船,象征着淮北市永远在向前方远航。整个展馆依据相城的历史变迁常设展览有“古代文明”、“淮北汉画像石”、“淮北历史名人”、“运河遗韵”、“运河瓷器”、“柳孜盛景”等六大专题。
其中,运河遗韵厅以52米长的巨幅东阳木雕壁画生动再现了隋唐运河开凿、巡游、漕运、码头繁忙的场景,人物生动,气势恢宏;汉画像石是淮北汉代地域文化和石雕艺术的完美结合,画面生动形象,美轮美奂,浅浮雕技艺精湛,至刚至臻,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研究价值;运河瓷器厅以隋唐大运河为主题,展示了涵盖全国二十多个著名窑口的珍贵文物,它们纵跨隋唐宋元,横跨东西南北,代表了当时中国民窑生产的较高水平,充分说明了大运河开放、包容、网络四方的巨大功能;柳孜盛景厅以宋代清明上河图为原型,结合淮北当时的风土人情,运用雕塑和绘画结合、三维和二维结合的艺术手法复原而成。
由博物馆一楼进入展厅,迎面可以见到的是古铜色照壁上,镶嵌着一个“相”字,呼应古代历史上对淮北为相城的称谓。照壁前有一尊石羊,造型质朴、形态生动。
走进运河遗韵展厅,中间复原了柳孜遗址,并陈列着一艘出土的唐代货船,出土时船头缺损,只留下部分船身,连尾部拖舵总长12.6米。工作人员特意指出,此船的尾舵在中国造船史上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这种尾舵是原始手握舵到北宋时期垂直转向舵的过渡型舵,实物为首次发现,被古船研究专家称为“淮北舵”,在船舶操纵器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地位。
越窑青釉执壶、邢窑白釉碗、寿州窑黄釉缸、景德镇窑青白釉瓜棱花插、吉州窑绿釉刻花枕、建窑兔毫盏……在运河瓷器展厅内,各色各样的瓷器流光溢彩,令人目不暇接,也用无声的语言诉说古时的繁华。而提到瓷器躲不开的是位于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区烈山镇烈山村烈山西麓的烈山窑址。地处淮北地区与大运河通济渠相连接的濉河支流雷河岸边的烈山窑址总面积2万多平方米,经过2017年和2018年两次考古发掘,发掘面积约700平方米,共发现南北两处生产作坊区、6座窑炉、1条道路、14条灰沟、52个灰坑等,出土了数以吨记的宋元时期陶瓷片和窑具。透过这些出土瓷器,依稀可以看到当年运河岸边的风土人情,隋堤垂柳、拱桥路人,街头熙熙攘攘、叫卖声不绝于耳,祥和又喧嚣的市井生活图卷在眼前缓缓打开。
淮北市博物馆见证着隋唐大运河沧海桑田的变迁,这条已经淤废了几百年的河道,通过考古发掘重见天日,再次向后人展现出它曾经的辉煌。目前,淮北市博物馆通过多次升级改造,展陈主题生动,内容丰富,特色鲜明,手段新颖,已经成为展示淮北厚重历史文化的又一张响亮名片。
大皖新闻记者 孙召军 摄影报道
编辑 陶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