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闻讯 户户有本,五户有硕,十户有博,专家教授几大桌。90岁高龄的原沈冲中学教师张善珠老师自编的一首顺口溜,是望江县太慈镇郭河村人才辈出的真实写照,如今广为流传。
自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来,郭河村先后走出了800余名本科生,硕士生61人,博士生26人,成为远近闻名的“博士村”。
偏僻小村出人才
郭河村位于安徽省望江县太慈镇东北角,滨武昌湖和青草湖而居,全村总人囗4952人,39个自然村庄。
郭河村原地名叫“合河嘴”,相传得名是因这边有座山嘴与对岸的象鼻嘴相对抱,像要将这条内河合拢起来。“合”读ɡē,解放后按读音谬取为“郭河”。
就是这样的一个远离城镇的郭河村,一代一代的年轻人,用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从这里出发,走出乡村,走出安徽,走向全国,在不同的领域里发挥着郭河人的聪明才智。
勤耕重读是家风
勤耕重读是郭河村盛传的家风。据郭河村党总支书记王应华介绍,这里文风很好,村民都爱读书。高考恢复后,村民对子女的成长更关心,每家的父母都跟子女有个不成文的约定,父母不打牌,邻里之间不比谁家富裕,就比谁家孩子会读书,讲究父母和孩子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王应华说,以前家里即使吃不饱都要让孩子读书,养鸡下蛋卖钱为孩子购买学习用品。现在丈夫出去打工挣钱,妻子在家陪读,生活艰苦也要让孩子读书。大家心里清楚,要走出偏僻的乡村,就得多读书。
郭河村周屋的王丽芳,其夫于2014年因病去世,家庭因治病而欠下30多万元的债务。面对上有老下有小,家中欠下巨额债务的情况下,她不离不弃,辛勤劳作,孝敬长辈,助子上学。儿子周润民非常争气,目前在武汉科技大学读硕士。
今年77岁的张合年有3个孩子,大儿子是一名硕士,二儿子是一名博士,孙子辈3个孩子中,除了三儿子的孩子仍在上初中,大儿子家的孩子英国留学后已经回国工作,二儿子家的孩子就读于深圳大学。
张屋张增胜,现在同济大学担任博导。读书期间,因兄妹较多,父母务农,家庭非常贫穷。为走出农门,他一有空就帮父母做农活。有父母的支持,加上自已的努力,张增胜一直读到博士毕业,走上工作岗位。
这样勤劳俭朴、奋发苦读的事例在郭河村数不胜数。
王应华说,除了勤耕重读的家风,尊师重教是传统,老师愿意来、留得住,师生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如今,从郭河走出去的游子也不忘家乡的建设发展。
大皖新闻记者 蒋六乔 通讯员 王真田 王双发 赵焰平
编辑 王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