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闻讯 查济是现存的中国较大的古村落,有一千多年历史,位于皖南泾县西端,四面环山,有岑溪、许溪、石溪穿村而过,古村依河而建,两岸及巷陌皆用石板铺砌,路随水转,曲折迂回,绵延数里。72岁的查玉华家依许溪而建,她虽然不识字,却心灵手巧,14岁就学会用棕叶做扇子。过去,查玉华家主要靠卖扇子挣钱供全家人吃穿。
在阳光下晒制作扇子的棕叶。
查玉华现编现卖扇子,总会吸引游人拍照。
编蒲扇是查济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手工技艺,做扇子被叫作“打扇子”,村子里很多妇女自小就学会了这门手艺,但做得好不好因人而异,查玉华则是这其中的佼佼者。
查玉华编的扇子就挂在家门口出售。
如今,查玉华在家门口开了一个店铺,专门卖编织的扇子、帽子等物品。
3月6日下午,大皖新闻记者来到查济古村,看到随着气温回升,半山坡上的樱花已开始盛开,穿村而过的溪水哗哗流淌,几位村民在溪边青石上洗衣,用棒槌捶打着衣服啪啪响,查玉华老人也在溪边清洗着用开水煮过的棕叶。
“棕叶都是从附近山上割下来的,用开水煮后颜色能发白,编好的扇子使用年头也会久一些。”查玉华将洗好的棕叶拿回家,来到老屋院子里,将棕叶挂在竹竿搭的架子上晾晒备用。
编扇子在收尾的时候,还要用锥子把棕叶再分成细条。
蒲扇实用性很强,除了扇风纳凉,还可以用来驱赶蚊虫,每年夏天,一些当地人手拎着大蒲扇坐在查济古村的巷道中,成为当地村落一道风景。
“这扇子多少钱一把?”一位游人拿起一把扇子问。“30块钱,我自己编的,就挣个工夫钱。”查玉华听到问价,从院子来到店门口说。游人见查玉华上了年纪,也未还价,就直接付了钱。
老屋的墙上挂着多年以前拍的照片。
店里没有生意时,查玉华坐下来,开始用棕叶编织扇子,老人熟练的动作吸引着好奇的游人进来观看。
编扇子卖曾经是查玉华家的主要经济来源。
查玉华告诉大皖新闻记者,棕叶树在当地有很多,棕叶的原材料不用愁,制作一把蒲扇看似简单,却需要割、煮、晒、编织等工序。从棕树上砍下的棕叶是没有开叶的,要把叶子一片片地撕开,放到开水中煮10多分钟,捞起来到溪水里清洗,再放到太阳下晒干备用。
查玉华边和大皖新闻记者聊着如何准备编蒲扇的材料,边用脚踩着棕叶进行着编织。编织过程中,感觉棕叶有些硬了,就在边上的水盆里沾下水,让棕叶变软一些,防止棕叶被折断。
查玉华在用剪子修掉毛边。
“我年轻的时候,一天大约能编11把扇子,现在年纪大了,编一把扇子下来,就感觉眼睛不舒服。”查玉华说着停下来,用手揉着眼睛。
查玉华老人说,过去查济古村里有很多人会编扇子,现在只剩下5个人在编。老人的儿媳也曾学过编扇子,因为编扇子很累,挣钱也不多,现在改学了理发,在老屋的边上开了一家美发店。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编织,查玉华老人制作完成了一把扇子。
大皖新闻记者了解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蒲扇正在渐渐退出了人们的生活领域,湮入历史的长河。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编蒲扇的手艺也将要失传。
大皖新闻记者 张安浩 摄影报道
编辑 陶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