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闻讯 文化遗产是世界的瑰宝。近日,全省文物局长会议透露,今年将推进凌家滩和“万里茶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除了这两处,安徽还有明中都皇城城墙、寿县古城墙和歙县古徽州城墙在联合申遗。目前,安徽申遗做了哪些准备?进展又如何?大皖新闻记者进行了采访。
安徽推动两项申遗工作
世界文化遗产于安徽并不陌生。目前安徽有三处世界文化遗产,分别是1990年入选的黄山,2000年入选的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以及2014年入选的大运河。其中,黄山还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此次安徽提出,今年将指导编制申遗文本和规划,推进凌家滩、“万里茶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至此,安徽“申遗大军”又壮大了。
凌家滩遗址位于马鞍山市含山县,是距今5800~5300年新石器时代晚期、长江下游巢湖流域迄今发现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中心聚落遗址,与红山文化、良渚文化并称为“中国史前三大玉文化中心”。凌家滩在1998年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凌家滩遗址作为安徽省唯一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其玉双联璧元素被2022年冬奥会设计的同心圆奖牌所采用。
“万里茶道”是一条始于17世纪的国际古商道,全长1.4万公里,它南起中国福建武夷山,经江西、安徽、湖南、湖北、河南、河北、山西、内蒙古向北延伸,途经蒙古国,抵达俄罗斯,是欧亚大陆重要的经济文化交流通道。2013年,中蒙俄三国共同发起了申遗倡议,国内由湖北武汉牵头申遗工作。2019年,国家文物局将“万里茶道”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安徽黄山祁门县是“万里茶道”申遗节点城市之一。
“今年主要任务就是编制申遗的文本和规划。”凌家滩遗址管理处主任唐军告诉大皖新闻记者,申遗是一项复杂的工作,目前凌家滩在编制文本的同时,持续做好考古发掘和遗址公园建设。
为了支持凌家滩遗址申遗步伐,2023年初,G5011芜合高速公路位于含山县陶厂镇境内的互通出口名称由“含山”调整为“凌家滩”。
凤阳寿县城墙进入“预备队”
除了已经申遗成功的大运河,这些年,安徽一直在为之努力的就是中国明清城墙联合申遗了。明中都皇城城墙、寿县古城墙和歙县古徽州城墙都在其中。
凤阳明中都皇城城墙是明代最早兴建、唯一保存至今的宫城城墙,也是淮河流域唯一保存的具有中国古代国家都城地位的城墙遗迹,现存约0.1138千米,城门2座。明中都皇城城墙围合空间内的中轴线空间序列和建筑形制,也是后来营建南京故宫和北京故宫的蓝图。
寿县古城墙,现存城墙周长0.7147千米,城门共4座,各有瓮城,是全国屈指可数的保存完好的城墙之一。它的防洪功能和有关设施也是目前所见明清城墙中最为突出的一例。
记者了解到,中国城墙的联合申遗工作早在2006年启动。此后,由南京牵头的联合申遗队伍逐渐壮大。2012年,在安徽省文物局的努力下,安徽“寿县城墙”及“凤阳明中都皇城城墙”也提出加入联合申遗的申请;同年7月,国家文物局公布了更新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来自六省的8个市组成了“中国明清城墙”项目。2015年,歙县古徽州城墙也提出了申遗申请。
目前,提出参加联合申遗的城市已经有14座,而已经被列入国家申遗预备名录的增加到了8座。其中,凤阳明中都皇城城墙、寿县古城墙已列入预备名录。
“我们现在主要还是做好申遗的宣传、监测和相关研究。”凤阳县文物部门相关负责人告诉大皖新闻记者,前期城墙的修缮保护工作已基本完成,现在就是要做好城墙的保护,以及遗址公园建设,改善周围环境,不断提升明中都城墙的文化内涵和影响力。由于申遗工作一直由南京牵头,目前推进工作还要等待整体安排。
申遗工作还需多方推动
申遗需要多少年?并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从全国范围来看,明孝陵申遗用时三年,大运河申遗用时八年,良渚古城申遗更是长达二十五年之久。
以明清城墙申遗为例,从申遗项目启动,到2020年,十省十四市组成了中国明清城墙联合体,到现在,中国明清城墙申遗已经努力十六年,仍未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在世界遗产申报竞争愈发激烈的当下,申遗从来不是一蹴而就之事。
申遗之路并不好走,安徽准备好了吗?
“世界文化遗产的评定有着非常严格的标准。”凤阳文物管理所所长唐更生告诉大皖新闻记者,世界遗产委员会规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必须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即这些遗产要具有其他遗址无可比拟的特性,它的价值不能仅限于本国,而是具有国际认可的价值,因而需要得到特殊保护。“从这方面来看,我们需要做的还有很多。”
凌家滩遗址管理处主任唐军也认为,申遗工作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凌家滩申遗工作刚刚起步,不能急于求成。多挖掘文化内涵,提炼有效的文化价值,做好文化研究,才能离高标准更进一步。同时,需要国家、省、市多部门的联合推动。”
实际上,这两年在“两会”上,不少代表委员也提出了加快申遗步伐,促进文旅融合的建议。安徽省政协委员王晓焱就提出,凌家滩申遗要成立高规格的申遗领导小组,构建多元化的财政保障机制,提供强有力的土地要素保障。同时,要建立专业化的申遗工作团队,共同推动申遗工作。
大皖新闻记者 吴碧琦
编辑 王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