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大皖新闻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凤阳农村有位“农民教授”

©原创 2023-02-20 09:56
2481581 0 null

大皖新闻讯 在凤阳县农村,人们经常能看见一位腋下夹着小包或手拎布袋的中年“农民”,他有时出现在泥泞的田间地头与农民促膝交谈,有时出现在种粮大户的育种基地精心指导,有时又在乡村农技推广的讲台上侃侃而谈……他就是凤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徐德明。从事农技推广工作37年来,徐德明的足迹踏遍了凤阳县212个行政村,撰写各类调研报告100余篇,对农民技术需求“有求必应、有问必答”,勤勤恳恳免费上门指导,因此当地农民都亲切地称其为“老黄牛”。

在电脑前工作的徐德明。

在田地里扎根的“农民教授”

“尺麦怕寸水,清沟要沥水!”2月16日下午,在凤阳县刘府镇一处小麦地里,徐德明正在和种粮大户程夕兵就今年小麦长势和田间管理要注意的事项进行详细交流。

然而,当地农民很少有人知道,这位经常脚穿黄球鞋、衣着朴素,外表看起来更像农民的徐德明,却是拥有“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职称的农业技术专家。“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是我国农业系列最高级别的技术职称(正高职称)。

“从2014年将村民抛荒土地捡过来种庄稼开始,现在我共流转土地700亩,这么多年幸亏有徐德明技术指导,不然我也走不了这么远!”小岗村种粮大户程夕兵告诉记者,除了粮食他还种了精品水果。

“普及和推广农业种植技术必须要用农民熟知的‘谚语’‘俗语’,甚至用大白话和方言进行讲解,不然太专业和生僻的词语他们听不懂,也就不想听了!”徐德明告诉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这是他多年来推广农技的经验。他宣传和推广农业技术经常不分场合、不计时间,有时在田间地头,有时在房前屋后,有时在农民买种子化肥路上,甚至还有深更半夜打来电话咨询的……

37年来,从成为乡镇农技站技术员开始,徐德明一心扑在为农服务工作上,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他充分发挥农业专业技术人才作用,为凤阳县的农业科学技术普及推广、粮食安全、现代农业发展和扶贫开发、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等做出了较大贡献。

徐德明(右)与种粮大户程夕兵在小麦地里交流。

服务三农不歇蹄的“老黄牛”

2月16日中午,大皖新闻记者在徐德明狭窄的办公室里看到,办公桌上摆满了各类农技资料,椅子靠背上方的皮已经脱落,一侧玻璃橱柜里摆满了农业书籍和其发表论文的杂志,旁边柜子里还有一二十本大红的荣誉证书,下面柜子里整齐码放着数十本日记,其中一个不透明的橱柜里塞满了被子和枕头,这是他不回家时用来“对付一宿”的。

徐德明说,农民是没有节假日概念的,春播、秋种时节更是如此!不光要在田间地头跑,回来后还要记笔记,这么多年来不知不觉已经记了几十本。他说,全县212个行政村他几乎都跑过。由于对农民“有求必应、有问必答”,勤劳的徐德明被同事们称为服务三农不歇蹄的“老黄牛”

采访中记者获悉,多年来徐德明在工作中不分节假日和休息日,“五加二、白加黑”成为他的常态。为了不遗漏工作,他甚至将办公室电话绑定在自己的手机上,有事情迅速办理,特别是农业生产和农事活动的关键时候,他将床铺放在办公室,随时开展工作。为此他常被妻子抱怨是卖给“公家”的人。

由于长期劳累,徐德明先后患上了高血压、胰腺炎、颈椎增生、脑供血不足等疾病。为了不耽误工作,他均采取保守治疗。即使在万不得已住院的时候,他还把笔记本电脑带到病房放在腿上,一只手打吊针,一只手快速处理业务,医护人员称其为“不安分的病人”。

钻研推广农业技术获肯定

从农校毕业工作37年来,徐德明始终注重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把钻研农业技术作为重点,累计撰写各类调研报告达100多篇,先后在省级以上正式刊物公开发表科普文章和专业论文62篇。

2014年以来,徐德明累计推广应用超级稻丰产高效配套技术、小麦优质高产示范创建数百万亩次以上,实现优质稻谷、小麦等增收60万吨以上,实现增收节支20亿元左右;作为主要完成人之一的“滁州市超级稻丰产高效配套技术及其应用”项目被授予滁州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省级科技成果证书;围绕小麦高产示范创建及粮食品牌建设,大力推进良种、良法、良田、良制“四良结合”与农机农艺农信融合,被省政府授予全省小麦高产攻关活动先进个人、全省粮食生产三大行动先进个人称号,2022年初入选省级农业专家名录。

橱柜里的荣誉证书。

徐德明至今清晰记得,2016年4月25日,他作为基层农业科技人员代表,在小岗村麦田里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亲切接见,并就有关“三农”工作向总书记做了专门汇报,回答总书记提出的20多个农业技术推广普及应用问题,受到了总书记的赞许。总书记在离开麦田时,握着他的手语重心长地说,请转达对广大农业科技人员的问候!

2022年2月19日,徐德明向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汇报了科技强农、科技强粮做法与建议,获得了胡春华副总理及同行的部、省、市领导认可。

2022年2月10日,徐德明围绕发挥农业科技人才作用,推进“两强一增”行动,在小岗村与王清宪省长围绕科技强农等内容进行了对话探讨,得到了省领导肯定。

优质种子是粮食安全“芯片”

“优质种子是国家粮食安全的‘芯片’!”徐德明说,粮食安全是党和国家重点关注的,要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因此他在日常工作中始终把农业技术推广作为工作重心。

“几十年从事农业工作,除了情怀之外,更重要的是关心粮食安全!”徐德明告诉记者,自己从小出生在农村,从记事起经常挨饿的他就知道吃饱肚子的重要性,现在虽然条件好了,温饱已经解决,但农业技术推广关系国家粮食安全,因此让更多农民掌握先进的农业技术尤其重要。

除了日常农技推广,徐德明还常年与农业院所、高校开展产学研推合作,《安徽省夏玉米丰产高效技术集成与应用》项目获得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农业技术推广合作奖,《江淮分水岭地区甘薯绿色增效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项目获得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农业技术推广成果二等奖,《沿淮地区夏玉米减渍抗旱丰产增效技术体系集成与应用》被安徽省政府授予2021年度安徽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徐德明被滁州市授予全市“2022年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

在农业科学技术推广普及中,徐德明始终坚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其撰写的《浅谈凤阳县的双孢蘑菇发展与农作物秸秆资源利用》在省农学会组织的“安徽省沿淮洼地农业结构调整学术研讨征文活动”中被评为优秀论文,有10多篇论文在华东地区农学会年会上进行交流。

2016年以来,徐德明相继担任了科技扶贫特派员和乡村振兴科技特派员,积极组织并参与新型农民和乡村干部培训,普及农业科学技术,全县听过他技术培训讲课的农民和镇村干部等达4.5万人次以上。他的报告语言风趣幽默、接地气,非常有感染力,深受广大农民群众和基层干部欢迎,都夸他是地地道道的农业科普专家。

大皖新闻记者 叶素健 摄影报道

2481581 0 null

大皖新闻讯 在凤阳县农村,人们经常能看见一位腋下夹着小包或手拎布袋的中年“农民”,他有时出现在泥泞的田间地头与农民促膝交谈,有时出现在种粮大户的育种基地精心指导,有时又在乡村农技推广的讲台上侃侃而谈……他就是凤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徐德明。从事农技推广工作37年来,徐德明的足迹踏遍了凤阳县212个行政村,撰写各类调研报告100余篇,对农民技术需求“有求必应、有问必答”,勤勤恳恳免费上门指导,因此当地农民都亲切地称其为“老黄牛”。

在电脑前工作的徐德明。

在田地里扎根的“农民教授”

“尺麦怕寸水,清沟要沥水!”2月16日下午,在凤阳县刘府镇一处小麦地里,徐德明正在和种粮大户程夕兵就今年小麦长势和田间管理要注意的事项进行详细交流。

然而,当地农民很少有人知道,这位经常脚穿黄球鞋、衣着朴素,外表看起来更像农民的徐德明,却是拥有“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职称的农业技术专家。“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是我国农业系列最高级别的技术职称(正高职称)。

“从2014年将村民抛荒土地捡过来种庄稼开始,现在我共流转土地700亩,这么多年幸亏有徐德明技术指导,不然我也走不了这么远!”小岗村种粮大户程夕兵告诉记者,除了粮食他还种了精品水果。

“普及和推广农业种植技术必须要用农民熟知的‘谚语’‘俗语’,甚至用大白话和方言进行讲解,不然太专业和生僻的词语他们听不懂,也就不想听了!”徐德明告诉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这是他多年来推广农技的经验。他宣传和推广农业技术经常不分场合、不计时间,有时在田间地头,有时在房前屋后,有时在农民买种子化肥路上,甚至还有深更半夜打来电话咨询的……

37年来,从成为乡镇农技站技术员开始,徐德明一心扑在为农服务工作上,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他充分发挥农业专业技术人才作用,为凤阳县的农业科学技术普及推广、粮食安全、现代农业发展和扶贫开发、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等做出了较大贡献。

徐德明(右)与种粮大户程夕兵在小麦地里交流。

服务三农不歇蹄的“老黄牛”

2月16日中午,大皖新闻记者在徐德明狭窄的办公室里看到,办公桌上摆满了各类农技资料,椅子靠背上方的皮已经脱落,一侧玻璃橱柜里摆满了农业书籍和其发表论文的杂志,旁边柜子里还有一二十本大红的荣誉证书,下面柜子里整齐码放着数十本日记,其中一个不透明的橱柜里塞满了被子和枕头,这是他不回家时用来“对付一宿”的。

徐德明说,农民是没有节假日概念的,春播、秋种时节更是如此!不光要在田间地头跑,回来后还要记笔记,这么多年来不知不觉已经记了几十本。他说,全县212个行政村他几乎都跑过。由于对农民“有求必应、有问必答”,勤劳的徐德明被同事们称为服务三农不歇蹄的“老黄牛”

采访中记者获悉,多年来徐德明在工作中不分节假日和休息日,“五加二、白加黑”成为他的常态。为了不遗漏工作,他甚至将办公室电话绑定在自己的手机上,有事情迅速办理,特别是农业生产和农事活动的关键时候,他将床铺放在办公室,随时开展工作。为此他常被妻子抱怨是卖给“公家”的人。

由于长期劳累,徐德明先后患上了高血压、胰腺炎、颈椎增生、脑供血不足等疾病。为了不耽误工作,他均采取保守治疗。即使在万不得已住院的时候,他还把笔记本电脑带到病房放在腿上,一只手打吊针,一只手快速处理业务,医护人员称其为“不安分的病人”。

钻研推广农业技术获肯定

从农校毕业工作37年来,徐德明始终注重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把钻研农业技术作为重点,累计撰写各类调研报告达100多篇,先后在省级以上正式刊物公开发表科普文章和专业论文62篇。

2014年以来,徐德明累计推广应用超级稻丰产高效配套技术、小麦优质高产示范创建数百万亩次以上,实现优质稻谷、小麦等增收60万吨以上,实现增收节支20亿元左右;作为主要完成人之一的“滁州市超级稻丰产高效配套技术及其应用”项目被授予滁州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省级科技成果证书;围绕小麦高产示范创建及粮食品牌建设,大力推进良种、良法、良田、良制“四良结合”与农机农艺农信融合,被省政府授予全省小麦高产攻关活动先进个人、全省粮食生产三大行动先进个人称号,2022年初入选省级农业专家名录。

橱柜里的荣誉证书。

徐德明至今清晰记得,2016年4月25日,他作为基层农业科技人员代表,在小岗村麦田里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亲切接见,并就有关“三农”工作向总书记做了专门汇报,回答总书记提出的20多个农业技术推广普及应用问题,受到了总书记的赞许。总书记在离开麦田时,握着他的手语重心长地说,请转达对广大农业科技人员的问候!

2022年2月19日,徐德明向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汇报了科技强农、科技强粮做法与建议,获得了胡春华副总理及同行的部、省、市领导认可。

2022年2月10日,徐德明围绕发挥农业科技人才作用,推进“两强一增”行动,在小岗村与王清宪省长围绕科技强农等内容进行了对话探讨,得到了省领导肯定。

优质种子是粮食安全“芯片”

“优质种子是国家粮食安全的‘芯片’!”徐德明说,粮食安全是党和国家重点关注的,要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因此他在日常工作中始终把农业技术推广作为工作重心。

“几十年从事农业工作,除了情怀之外,更重要的是关心粮食安全!”徐德明告诉记者,自己从小出生在农村,从记事起经常挨饿的他就知道吃饱肚子的重要性,现在虽然条件好了,温饱已经解决,但农业技术推广关系国家粮食安全,因此让更多农民掌握先进的农业技术尤其重要。

除了日常农技推广,徐德明还常年与农业院所、高校开展产学研推合作,《安徽省夏玉米丰产高效技术集成与应用》项目获得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农业技术推广合作奖,《江淮分水岭地区甘薯绿色增效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项目获得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农业技术推广成果二等奖,《沿淮地区夏玉米减渍抗旱丰产增效技术体系集成与应用》被安徽省政府授予2021年度安徽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徐德明被滁州市授予全市“2022年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

在农业科学技术推广普及中,徐德明始终坚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其撰写的《浅谈凤阳县的双孢蘑菇发展与农作物秸秆资源利用》在省农学会组织的“安徽省沿淮洼地农业结构调整学术研讨征文活动”中被评为优秀论文,有10多篇论文在华东地区农学会年会上进行交流。

2016年以来,徐德明相继担任了科技扶贫特派员和乡村振兴科技特派员,积极组织并参与新型农民和乡村干部培训,普及农业科学技术,全县听过他技术培训讲课的农民和镇村干部等达4.5万人次以上。他的报告语言风趣幽默、接地气,非常有感染力,深受广大农民群众和基层干部欢迎,都夸他是地地道道的农业科普专家。

大皖新闻记者 叶素健 摄影报道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