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闻讯 近年来,安徽重要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得到系统性保护。1月15日,安徽省人大代表,安徽省祁门红茶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姜红表示,为进一步凸显安徽省生物多样性优势,铺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安徽画卷,建议在黄山市祁门县建设长三角生物多样性展示中心。
以保护和改造自然为内容
姜红称,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长三角生物多样性展示中心以一流的科学研究为支撑、以丰富的生物资源为后盾、以现代化的展示技术为手段、以提升生态道德素质为使命,集标本收藏、展览展示、公众教育和科学研究4大功能于一身,是展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科学殿堂。”
姜红说,长三角生物多样性展示中心是以保护和改造自然为内容,是公众实践生态文明的重要场所,可以让公众在短时间内认知地域生态发展历程,直观感受地域的生态文明建设成就,是人与自然对话的会客厅,有助于展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绿色发展成果,讲好绿色发展故事,凝聚生态文明共识,传播生态保护知识,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注入更多力量。
“长三角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全域,面积35.8万平方公里,以不到4%的国土面积,创造出中国近1/4的经济总量,1/3的进出口总额、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投资,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姜红介绍,近年来,长三角物种生境得到了优化,各类生态系统功能得到恢复,为全球协同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治理提供了有益借鉴,并成为未来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潜在重要增量。
是科普研学交流合作的需要
姜红认为,建设长三角生物多样性展示中心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也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需要。“安徽地跨长江、淮河、新安江三大流域,境内资源丰富,物种丰富特有度稀、生态系统类型多样化、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高,通过迁地保护、科学研究等形式,可有效保护我省重要生态系统、生物物种和生物遗传资源。”
此外,姜红认为,建设长三角生物多样性展示中心是科普研学交流合作的需要。通过搭建科研平台,创造良好环境,推动安徽(华东)地区乃至全国科普研学交流与合作的开展,提升科研能力水平和公众自然科学文化素养。同时,建设长三角生物多样性展示中心也是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的需要。
“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打造科研、科普、旅游、观光融合体,以科技赋能产业振兴,可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模式,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相统一。”姜红说。
建议选址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山脚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姜红称,祁门县地处安徽南端、黄山西麓,与江西毗邻,属古徽州“一府六县”之一,建县于唐永泰二年(公元766年),是千年古县、红茶之乡、御医故里、生态王国。其中,自然保护地面积230.9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0.4%,居全国、全省首位。境内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安徽省第一个以森林生态系统为主的综合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誉为“华东地区动植物基因库”“绿色自然博物馆”。先后荣获中国红茶之乡、国家生态示范区、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县、全国绿化百佳县、国家级全域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县等殊荣。
“长三角生物多样性展示中心的建设,不仅有利于祁门县进一步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也可以推进长三角生态保护、绿色产业区域一体化发展,实现绿色生态空间区域共享,打造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生态价值高地。”姜红称,项目建成后,不仅可以集中展示长三角生态文明建设成果,而且还可以丰富黄山市旅游产品,弥补祁门旅游短板,拉动区域旅游发展,优化地方经济结构,促进当地群众就业,助力乡村振兴和美丽祁门建设。预计,可年接待全国各地游客100万人次,实现年旅游收入3亿元。“我建议将长三角生物多样性展示中心选址祁门县境内的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山脚。”
重点建设“十二馆四园三基地一设施”
姜红提出,建议长三角生物多样性展示中心总投资10亿元,占地面积300亩,其中一期项目投资4亿元,占地面积100亩。资金来源主要为地方政府专项债、上级奖补资金和EOD资金,由安徽省人民政府建设,黄山市及祁门县人民政府承建,建设期限为2023—2025年。重点建设“十二馆四园三基地一设施”,即地球馆、生命馆、上海馆、江苏馆、浙江馆、安徽馆、生态馆、动物馆、植物馆、祁红馆、医药馆、科技馆,珍稀野生动物保护园、珍稀野生植物保护园、中草药科普园、沉浸式生态体验园,科普教育和生态研学基地、星空观测基地、旅游康养基地,旅游服务接待设施。
其中,地球馆讲述地球的故事;生命馆讲述生命起源的故事;上海馆展示上海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江苏馆展示江苏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浙江馆展示浙江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安徽馆展示安徽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生态馆展示全国及长三角自然保护地发展历程;动物馆重点展示华东地区重点保护动物标本;植物馆重点展示华东地区重点保护植物标本;祁红馆讲述祁门红茶、安徽茶叶的故事;医药馆讲述新安医学、祁门御医及道地中药材的故事;科技馆运用声、光、电及AR等现代技术,智游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现现代林业智慧管理。
大皖新闻记者 叶晓 徐琪琪 余康生
编辑 王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