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闻讯 11月10日,淮南金厦小区里机械轰鸣,工人们正抓紧铺设沥青路面,对老小区道路进行改造。大皖新闻记者了解到,淮南市深入实施城市更新攻坚行动,“十四五”末将实现2000年之前建成的城镇老旧小区应改尽改,为老城区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加快建设宜居、 绿色、韧性、智慧、人文城市,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11月10日,工人在老小区里铺设沥青路。
城市生命线可实现预警
“我们以高质量发展为立足点,以项目建设为载体,按照‘产业空间拓展,城市功能完善,土地节约利用,居民方便宜居’要求,不断提高城市的承载力、吸引力。”淮南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负责人介绍,山南新区以路网建设构筑城市骨架,年内可完成南纬八路等7条新建道路建设和南纬四路、南经十六路等道路扩建工程。老城区重点打通“断头路”、畅通“微循环”,加快中兴路和学院路下穿铁路建设,缓解主城区过铁交通压力。谋深谋细舜耕山东支一路等过山通路,楚都大道、十涧湖东路等过境通路前期工作,着力构建快速路、主次干道和支路级配合理的城市路网体系。
记者了解到,淮南市大力推进“新城建”,加快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一期建设,基本构建以城市燃气、供水、桥梁、排水防涝为重点,覆盖主城区的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主框架,实现对城市生命线安全运行的实时感知、全程监测、预测预警。已完成西部第五水厂改扩建工程,2023年底建成投用山南水厂,主城区供水能力将提升至50万吨/日,应急备用水源实现全市覆盖,更好地满足城市发展用水需求。
淮南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燃气热力监管科科长毛顺录告诉记者,该局今年加快了燃气工程建设进度,9月底完成了广场路燃气管网优化工程,有效解决惠利片区约1.5万户居民冬季燃气压力不足的问题;10月底建成洛河门站调峰储气改扩建工程,进一步提升了淮南市LNG气化和燃气应急储备能力。
11月10日,在淮南洞山公园停车楼工地上,工人们正在抓紧施工。“洞山公园停车楼是立体式机械停车楼,土建工程已全部结束,停车楼有267个车位,5套机械设备,现已安装完成2套设备,计划今年底投入运营。”淮南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城市建设科科长李昊告诉记者,该局把满足群众需求作为出发点,通过老旧小区资源挖潜、新建配建停车设施、盘活共享停车资源、施划路内停车泊位等途径,扩大停车设施有效供给,到“十四五”末新增8万个以上停车位,有效缓解“停车难”问题。
老旧小区将应改尽改
“我们坚持‘房住不炒’定位,满足群众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淮南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局突出住房民生属性,更好满足群众合理住房需求,加大保障性住房供给,加快建立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今年以来已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6963套,为4061户住房困难群众发放公租房租赁补贴485万元。
据了解,淮南市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坚持因地制宜,推进先建后拆,稳步实施棚户区改造,加快棚改安置房竣工交付,着力推进姚家湾、北赵店、天一袜厂等城镇棚户区(城中村)改造项目,今年棚改新开工3896套、基本建成5087套。下一步,将重点围绕主城区淮河岸线、城市水系沿线,进一步加大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力度,力争“十四五”末取得明显成效,改善人居环境、保障排涝安全、重塑城市空间,推动老城区内涵式发展。
11月10日,记者在淮南金厦小区看到这里正在进行升级改造,工人们给这个老小区重新铺沥青路。据介绍,淮南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还以安全健康、设施完善、管理有序为目标,拓展片区改造空间,延伸改造辐射范围,对小区内排水、弱电、道路、消防、安防、绿化、亮化、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实施改造,整合片区资源,推动社区养老、家政、托育、卫生服务、休闲健身等专项服务设施建设,打造“十五分钟生活圈”。今年重点推进田家庵龙湖片区、谢家集唐山片区、寿县古城片区等17个片区、169个小区改造,惠及居民3.2万户,“十四五”末实现2000年之前建成的城镇老旧小区应改尽改,为老城区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主城污水管网逐步全覆盖
为巩固黑臭水体治理成效,淮南市编制了《淮南市城市蓝线专项规划》,加强对城市水系的保护管理,建立健全河道维护管理长效机制,落实定期巡查、水质监测、河道保洁责任。
淮南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负责人介绍,淮南市持续推进污染源头治理,在前期系统治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溯源排查,继续推进119个老旧小区雨污分流改造,加快实施220公里市政排水管网雨污错接、混接排查整治,逐步实现主城区污水管网全覆盖,污水全收集、全处理,改善城乡生态环境,提升城乡发展质量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我家就住在花园旁。”11月10日,记者在淮南人民公园采访时,市民李女士告诉记者。据了解,淮南市近年来推进城市园林绿化提标扩面,加强城市公园体系建设,按照“生态城市客厅”的定位,已完成人民公园和E水系(南区)提升改造。现在正在推进高新区汤洼公园、E水系(北区)改造,持续提升新城区绿化景观品质。按照市民出行“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要求,加大老城区增绿建园力度,见缝插绿建设或改造一批“口袋公园”。按照“因地制宜”原则,构建完整连贯的城乡绿地系统,“九大”采煤沉陷区生态修复项目基本建成,年底前完成节点提升改造。
另据介绍,淮南市还统筹新老城区排水防涝设施建设,综合自然生态措施和工程措施,建立完善“源头减排、管网排放、蓄排并举、超标应急”的排水防涝体系,持续开展龙王沟、洞化截洪沟、老龙王沟等城市水系隐患排查和易涝点整治,系统化提升城市排水防涝综合能力,保障城市安全运行。深入开展燃气安全整治“百日行动”,全面排查整治燃气安全风险隐患,结合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提升燃气管网安全运行预警监测能力。深入推进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百日攻坚”行动,加快初判存在安全隐患自建房的安全鉴定,按照“一栋一策”原则制定整治方案,分类采取加固、拆除等处置措施,实行销号管理。
大皖新闻记者 张安浩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