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大皖新闻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喜迎二十大|六安市文化事业和文旅产业蓬勃发展 书写“诗与远方”

©原创 2022-09-25 15:35

大皖新闻讯 全市162家公共文化场馆全部免费开放,连续举办五届中国红色微电影盛典,歌曲《九拐十八巷》《家风谣》等作品荣获安徽省群星奖,霍山、金寨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红28军重建会议旧址、佛子岭水库连拱大坝入选第八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十年来,六安市文化事业和文旅产业获得蓬勃发展,书写了“诗与远方”。

文化项目涌现一批“网红”和“最美”

记者了解到,在文化事业发展上,六安市一直努力稳步提升,“网红”和“最美”不断涌现。目前初步建立起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体系,六安市图书馆、市文化馆正式启用并成功运营,成为市民的“网红打卡地”,六安市图书馆成功入选全省“十家最美图书馆”,而且,六安市政府探索实施的“管办分离”的社会化运营模式先后被中央文改办、中央深改办专报介绍。

经过努力,全市162家公共文化场馆全部免费开放,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达99%。累计举办“社区一家亲 文化进万家”等各类品牌群众文化活动2.5万余场次,放映公益电影25.5万余场,连续举办五届中国红色微电影盛典,建成数字农家书屋1848个,更新出版物超56万册。扶持、创作了一大批优秀文艺作品,歌曲《九拐十八巷》《家风谣》等作品荣获安徽省群星奖,歌曲《家在淮上》、小品《纪念碑》登上全国群星奖舞台,创排了《大别山之恋》《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等一大批现实题材庐剧和黄梅大戏。全市有线网络完成整合,有线电视用户约16万户,市、县(区)城市有线覆盖率100%。全市印刷企业数量达200多家,出版物发行单位数量突破400家。

文旅产业发展成果令人“津津乐道”

经过多年全力全面发展,六安市文旅产业规模逐步壮大,成果显著。全市接待游客量由2012年的1500万人次增长到2021年的422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由2012年的95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337亿元。拥有5A级景区2个,4A级景区25个,省级旅游度假区4个,霍山、金寨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连续实施了3轮旅游重点项目三年行动计划,谋划各类文旅项目1000余个;新建、改建旅游厕所600余座,2017年荣获全国“厕所革命优秀城市奖”。

不仅如此,该市还规划建设了大别山风景道、山湖大道、中国红岭公路、九十里山水画廊等一批旅游风景廊道,海洋大世界、悠然蓝溪、龙津溪地、虚谷温泉、八湾堂民宿等一批旅游景区(点)和接待设施,发展农林采摘、民宿、研学等乡村旅游经营单位2000余家,乡村旅游游客占每年游客比重超过60%,已成为我市旅游业的重要增长极,累计带动约10万人脱贫。2020年,霍山县陡沙河村、堆谷山村和金寨县小南京村、渔潭村4村的旅游扶贫模式成功入选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减贫100案例。2020年底,全市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48.69亿元,较2013年增加20.59亿元。

深挖“红色基因库”保护优秀文化遗产

据了解,六安市在过去的十年间累计争取各级资金约3亿元,实施红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文物保护等项目260余个。开展考古调查和发掘项目近80个,出土文物1万余件。红28军重建会议旧址、佛子岭水库连拱大坝入选第八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金寨县革命烈士陵园入选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库(一期)红色基因库。

据悉,全市现有国保单位7个、省保单位59个、市保单位83个、县保单位248个,一般文物点518个,其中,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保护单位275个。建立并完善非遗四级名录,市级以上非遗名录项目达到67项、代表性传承人84人。对国家和省濒危项目进行抢救性记录,拍摄市级非遗视频纪录片7部,出版了《六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建立市级以上非遗传习基地22家,申报省级非遗工坊3家。

“绿水青山 红色六安”走出去邀进来

在文旅品牌宣传上,六安市采取以六安为中心,以高铁、高速公路、航空等交通线为纽带,走出去——开展全方位精准化文旅宣传营销,先后在长三角、合肥都市圈以及皖北等地举办以“绿水青山 红色六安”为主题的旅游推介300余场次;同时,该市还请进来——邀请媒体、旅行商来六安采风踩线5000余人次。持续举办“四季赏花 四季采果”、春游江淮请您来等系列品牌活动。

“千里跃进、将军故乡”为主题的红色旅游线路被评为国家级红色旅游精品线路,金寨县革命烈士陵园等9个红色景区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独山革命旧址群等15个红色景区被列入省级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六安市已成为华东、华中地区重要旅游目的地。

此外,六安市还积极推进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伍和文旅行业诚信和信用体系建设,天堂寨、万佛湖景区入选省旅游服务质量标杆单位,28家企业入围“安徽旅游诚信品质榜”。

大皖新闻记者 窦祖军

编辑 陶娜

大皖新闻讯 全市162家公共文化场馆全部免费开放,连续举办五届中国红色微电影盛典,歌曲《九拐十八巷》《家风谣》等作品荣获安徽省群星奖,霍山、金寨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红28军重建会议旧址、佛子岭水库连拱大坝入选第八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十年来,六安市文化事业和文旅产业获得蓬勃发展,书写了“诗与远方”。

文化项目涌现一批“网红”和“最美”

记者了解到,在文化事业发展上,六安市一直努力稳步提升,“网红”和“最美”不断涌现。目前初步建立起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体系,六安市图书馆、市文化馆正式启用并成功运营,成为市民的“网红打卡地”,六安市图书馆成功入选全省“十家最美图书馆”,而且,六安市政府探索实施的“管办分离”的社会化运营模式先后被中央文改办、中央深改办专报介绍。

经过努力,全市162家公共文化场馆全部免费开放,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达99%。累计举办“社区一家亲 文化进万家”等各类品牌群众文化活动2.5万余场次,放映公益电影25.5万余场,连续举办五届中国红色微电影盛典,建成数字农家书屋1848个,更新出版物超56万册。扶持、创作了一大批优秀文艺作品,歌曲《九拐十八巷》《家风谣》等作品荣获安徽省群星奖,歌曲《家在淮上》、小品《纪念碑》登上全国群星奖舞台,创排了《大别山之恋》《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等一大批现实题材庐剧和黄梅大戏。全市有线网络完成整合,有线电视用户约16万户,市、县(区)城市有线覆盖率100%。全市印刷企业数量达200多家,出版物发行单位数量突破400家。

文旅产业发展成果令人“津津乐道”

经过多年全力全面发展,六安市文旅产业规模逐步壮大,成果显著。全市接待游客量由2012年的1500万人次增长到2021年的422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由2012年的95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337亿元。拥有5A级景区2个,4A级景区25个,省级旅游度假区4个,霍山、金寨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连续实施了3轮旅游重点项目三年行动计划,谋划各类文旅项目1000余个;新建、改建旅游厕所600余座,2017年荣获全国“厕所革命优秀城市奖”。

不仅如此,该市还规划建设了大别山风景道、山湖大道、中国红岭公路、九十里山水画廊等一批旅游风景廊道,海洋大世界、悠然蓝溪、龙津溪地、虚谷温泉、八湾堂民宿等一批旅游景区(点)和接待设施,发展农林采摘、民宿、研学等乡村旅游经营单位2000余家,乡村旅游游客占每年游客比重超过60%,已成为我市旅游业的重要增长极,累计带动约10万人脱贫。2020年,霍山县陡沙河村、堆谷山村和金寨县小南京村、渔潭村4村的旅游扶贫模式成功入选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减贫100案例。2020年底,全市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48.69亿元,较2013年增加20.59亿元。

深挖“红色基因库”保护优秀文化遗产

据了解,六安市在过去的十年间累计争取各级资金约3亿元,实施红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文物保护等项目260余个。开展考古调查和发掘项目近80个,出土文物1万余件。红28军重建会议旧址、佛子岭水库连拱大坝入选第八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金寨县革命烈士陵园入选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库(一期)红色基因库。

据悉,全市现有国保单位7个、省保单位59个、市保单位83个、县保单位248个,一般文物点518个,其中,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保护单位275个。建立并完善非遗四级名录,市级以上非遗名录项目达到67项、代表性传承人84人。对国家和省濒危项目进行抢救性记录,拍摄市级非遗视频纪录片7部,出版了《六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典》。建立市级以上非遗传习基地22家,申报省级非遗工坊3家。

“绿水青山 红色六安”走出去邀进来

在文旅品牌宣传上,六安市采取以六安为中心,以高铁、高速公路、航空等交通线为纽带,走出去——开展全方位精准化文旅宣传营销,先后在长三角、合肥都市圈以及皖北等地举办以“绿水青山 红色六安”为主题的旅游推介300余场次;同时,该市还请进来——邀请媒体、旅行商来六安采风踩线5000余人次。持续举办“四季赏花 四季采果”、春游江淮请您来等系列品牌活动。

“千里跃进、将军故乡”为主题的红色旅游线路被评为国家级红色旅游精品线路,金寨县革命烈士陵园等9个红色景区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独山革命旧址群等15个红色景区被列入省级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六安市已成为华东、华中地区重要旅游目的地。

此外,六安市还积极推进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伍和文旅行业诚信和信用体系建设,天堂寨、万佛湖景区入选省旅游服务质量标杆单位,28家企业入围“安徽旅游诚信品质榜”。

大皖新闻记者 窦祖军

编辑 陶娜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