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闻讯 木版年画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民俗文化艺术形式,有着一千多年的历 史。63岁的黄兴桥,是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砀山年画省级传承人,砀山年 画第四代传承人。从2019年开始,他在平台通过视频推广砀山年画,让更多 人知道、了解这门传统艺术,并培养了不少爱好者。
从创作到拍摄一手包办
“我是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省级传承人黄兴桥,今天我带来的是砀山 年画,特点是色彩鲜艳,人物粗犷,有一种山东汉子和淮北地区勇敢朴实(气 质)的人物造型。”8月5日的视频中,黄兴桥热情地向大家介绍着。“桥叔画好 话也好。”“杠杠的,一直支持你。”“砀山木刻(应为版)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加 油。”看到大家点赞评论,黄兴桥很高兴。
“随着社会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曾没落的砀山年画地位逐渐提高。”以此 为契机,又看到社交平台的传播效果不错,2019年,黄兴桥上传了第一条年 画视频:玉如意。没有花哨的剪辑,一幅画配上音乐,已经有了34个点赞。
“画好以后自己拍,或者创作的过程中,让爱人拍。”黄兴桥说,再到后来 加字幕、配音乐,现在已得心应手。“比如到新疆参加交流,音乐配的是《新疆 是个好地方》,到了山东,就是《我的家乡沂蒙山》。”
有人因此爱上砀山年画
黄兴桥手持工具,从重点部位到次要部位敲底、修整,梨木上的老虎已栩 栩如生。再将黑色、橘黄色等颜料填 涂,晾干,喜庆的老虎年画在视频中新 鲜“出炉”。在《新年快乐》的配乐声 中,祝您宏图大展、鸿运当头、虎虎生 威的吉祥话依次呈现,让网友感慨 “在美好的时刻推出最美的作品” “似曾相识的年味又回来了。”
黄兴桥说到老虎年画,言语 中也满是自豪。“今年年初,我上 传的作品被活动主办方隆重向外 宾介绍,反应非常好。”他介绍,十 二生肖、十八罗汉等作品,同样受到网友的欢迎。“十八罗汉阅读量 3500多,是到目前为止最多的。”
除了展示作品,黄兴桥的视频也分 享砀山年画的手工技艺。“选版是我们当 地的梨木,生长期200年左右,直径约40厘 米,需要阴干两年到三年。”黄兴桥娓娓道来, 先起稿,再一刀一刀地刻,“这一块虎版要刻下 来,得有两个星期的时间。”黄兴桥欣喜的是,全国 各地不少的同行看到视频后,与他相互交流,互相学习,“还有人因此爱上了砀山年画,主动想学习。”
关注技艺而不是粉丝量
坚持了3年,黄兴桥在快手等平台都有自己的号。和很多“网红”相比, 他的作品、粉丝并不多。黄兴桥告诉记者,他认为视频只是推广砀山年画的 其中一个途径,“我们也会到全国各地参加很多的现场交流活动。”
黄兴桥向记者分享,他一生从教,也一直致力于砀山年画的传承与发 扬。在他的记忆里,往年一到春节,就会贴年画,“90年代,砀山年画在全国 有一席之地,队伍不断壮大。到2000年,仍比较有影响。”黄兴桥说,随着社 会的发展,一度沉寂的砀山年画现在开始重新焕发活力。“现在我有十几个徒 弟,最小的十七、十八岁。等我画不动了,就交给他们了。”
黄兴桥也向记者吐槽,在平台开号后,接到了很多营销电话,表示可以推 流涨粉。“我觉得自己有义务宣传传统技艺,不应该关注粉丝量,而是传统技 艺本身。”黄兴桥一再强调,如果为赚钱,就不搞了,“(做手艺)太枯燥了,但因 为喜欢会坚守下去。”
大皖新闻记者 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