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大皖新闻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天长:百年图书馆书香溢满城

©原创 2022-09-05 08:43

大皖新闻讯   天长市有一幢百年老楼格外引人关注,虽只有两层高并不壮观,但中西合璧的建筑样式独领风骚;她与中国共产党同岁,散发的百年书香哺育了数代天长人;她像这座城市的根与魂,让走出去的海内外名人志士魂牵梦绕;她更像是一种精神,激励着奋发努力的天长人一次次地超越自我!她就是国内现存为数不多、我省保存最完整的县级公共图书馆——天长市图书馆。近日,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走进天长,近距离探访这座神秘百年老馆的过往今生。

天长百年图书馆

探访  百年图书馆依然飘书香

天长老图书馆坐落于天长市老城区,随着时代变迁,这座沧桑老楼再次焕发生机,百年来无论环境如何改变,作为地标性建筑,老图书馆已然刻在几代人的脑海中,目前该楼已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月24日,记者来到天长老图书馆,目前这里属于红草湖片区水系环境综合治理胭脂山公园项目,重点打造和治理后,以图书馆老楼为核心的文化公园将成为该市一道靓丽风景。

修葺一新、欧美风格和中国古典风格相结合的二层民国老楼矗立在公园正中央,10余棵粗壮高大百年老树与老图书馆交相辉映,像好友一样相伴百年。

“老图书馆承载着几代天长人的梦想!”陪同采访的天长图书馆副馆长刁慧香深有感触地对记者说,文化是一座城市灵魂,老图书馆百年书香沁润好几代天长人,影响深远。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馆内按原样保存完好,虽尚在装修中,但空气中仍弥漫有淡淡的书香。

天长老图书馆的建造人张铭,是我国近现代著名进步文化人士,曾留学美国,后出任爪哇、尼泊尔等国公使,是著名作家张贤亮的祖父。1921年,时任天长县知事张铭,为发展当地教育事业,自己捐款5000大洋,又联合地方豪绅,于次年建成天长首座图书馆。

图书馆的建成,为当地文化青年接受新思想、开辟新学发挥了巨大作用,影响了一批有志青年,如抗日志士陈舜仪,伦理学家周原冰,著名画家徐天敏,《茉莉花》作曲何仿,文史学家、香港中文大学教授许冠之……老图书馆无不在他们脑海中留下深刻烙印。

现在的天长市图书馆。

传承  老图书馆“孕”满一座城

如今,天长市图书馆是一幢四层现代建筑,设备先进,功能齐全,先进的数字化管理,每天迎接数千人次借阅服务,而安静的老图书馆整修后将成为新的阅读空间。

在天长市西崇本门北侧河畔有座“瘦梅书院”,两幢古色古香仿古建筑格外引人关注,门前的长廊、腊梅和周围绿植将这里装扮得更有意境,三年前这里成为市图书馆分馆。

“命名为‘瘦梅书院’,主要是纪念天长清代小说家、戏剧家宣鼎,又号“宣瘦梅”而得名。”副馆长朱虹告诉记者,这里是三年前建成的新型“城市阅读空间”,馆内按功能分区,藏书与天长市图书馆资源共享,通借通还。

随后,记者接连走访了茉莉书舫、城市书房、兰芬书屋等,发现每个阅读区里都坐满了读者,有家长带着孩子来的,有青年学生备考的。他们说,这里环境好,学习有氛围,非常适合看书学习。如今,天长市在全城20个社区均建有“图书分馆”“图书屋”“图书坊”等,“15分钟阅读圈”已初步建成。

百年书香涵养了天长人的精神气质和人文内涵,老图书馆的影响不言而喻。目前,天长市已形成完善的市镇村三级阅读网络体系,成果显现。2021年,天长市选送的“我是你的眼,我是你盲路上的灯盏‘心手相牵共享阳光’助残公益项目”案例入选2021全民阅读典型案例征集活动名单;24小时图书馆”荣获2021年长三角及全国部分城市“优秀公共文化空间案例”、安徽省“十佳夜读空间”;“千秋大讲堂”“小小读书郎”荣获省级优秀阅读服务品牌,郑集镇荣获全省“十佳书香乡镇”,秦栏镇村民陈功亮获得2020年安徽省“乡村阅读榜样”称号,为滁州市唯一。

瘦梅书院。

故事  这里催生“天长文学现象”

“天长老图书馆的建立,主要是打开了天长人的视野,开启了民智,影响了一批有志青年走上革命道路,催生了‘天长文学现象’!”天长市原博物馆馆长、作家钱玉亮对老图书馆有着深厚感情。他说,老图书馆从建立那天起,就播下了文化的种子,经历百年开花结果,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天长人。

钱玉亮说,包括他自己在内,当年许多回乡青年、高考落榜青年,都曾如饥似渴地“泡”在图书馆里看书学习、参加文学培训班。正是因为有了这座图书馆,大家才有了学习、讨论场所,老图书馆一直是全县文化中心。

“一个小县城考取北京鲁院的人有十几位之多,成为中作协会员有十多位,大量作品在国内以及海外重要刊物上发表,产生深远影响。”钱玉亮说,这种现象在全国也是极少见的。代表人物有陈源斌,作品《万家诉讼》后改编为电影《秋菊打官司》;还有天长市文联原主席王明义,小品《打扑克》搬上了央视春节联欢晚会,现任安徽省作家协会主席许春樵,作家苏北等一批著名作家也都是天长人。

据介绍,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天长涌现诸多文学创作者,发表了数量众多的文学作品,引起了省文联高度关注。1987年,滁州地区文联在天长召开文学创作会议,众多文学创作者和苏皖两省著名作家等应邀到会,对天长群体文学创作进行了探讨,并把天长文学创作活跃称之为“天长文学现象”。1989年,《人民日报·海外版》专门就“天长文学现象”作了报道。

钱玉亮深有感触地对记者说,老图书馆是天长文化人的聚集地,也是“天长文学现象”的催化剂。

城市书房。

发展  老楼激励天长人不断超越

位于天长市世纪大道由三瓣茉莉花瓣组成的流线型巨型建筑,成为当下纳凉市民和网红的“打卡地”,这幢总造价高达8亿元巍峨壮观的建筑是天长市文化艺术中心。9月30日,该文化艺术中心将正式对外开放,里面的少儿图书馆也同步开放。巧合的是,100年前老图书馆也是在中秋10月开放的。有人说,现在的文化艺术中心是老图书馆历经百年“化茧成蝶”演变而来的。

近年来,天长市经济高速发展,一直领跑快速发展的滁州市,成为我省唯一连续十年GDP进入全省十强的县级城市。经济高速发展带来文化事业的繁荣,更加激发了广大市民的奋斗热情和家国情怀。有人说,是老图书馆精神激励着天长人不断超越。

“天长市委、市政府对文化事业空前重视!”天长市图书馆馆长、市文化艺术中心主任王震感受深刻。他说,近年来在城市南扩东移大建设中,天长市几乎将最好的资源都给了文化事业。目前天长市正在全力创建“滁州市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天长市作为全国首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和全国文明实践“先行试验区”,将充分利用遍及城乡的阅读场所,开展全民阅读志愿服务,为全市的文明实践活动带来了缕缕书香。

天长市还开设“千秋大讲堂”,以红色故事宣讲、乡土文化展示、非遗作品欣赏为主题,成功打造天长版“百家讲坛”;开展“千秋史话”活动,通过文物展示、特色表演等方式,让市民在浓浓书香中触摸历史,感受文化底蕴;“小小读书郎”项目已入选全省公共图书馆联盟优秀服务品牌,让少年儿童在书香中感受“悦读天长”的魅力。

2021年4月,《求是》主管主办的综合类新闻刊物《小康》杂志社发布“2021中国文化建设百佳县市”榜单,天长市全国排名为第22名。

大皖新闻记者 叶素建 摄影报道

大皖新闻讯   天长市有一幢百年老楼格外引人关注,虽只有两层高并不壮观,但中西合璧的建筑样式独领风骚;她与中国共产党同岁,散发的百年书香哺育了数代天长人;她像这座城市的根与魂,让走出去的海内外名人志士魂牵梦绕;她更像是一种精神,激励着奋发努力的天长人一次次地超越自我!她就是国内现存为数不多、我省保存最完整的县级公共图书馆——天长市图书馆。近日,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走进天长,近距离探访这座神秘百年老馆的过往今生。

天长百年图书馆

探访  百年图书馆依然飘书香

天长老图书馆坐落于天长市老城区,随着时代变迁,这座沧桑老楼再次焕发生机,百年来无论环境如何改变,作为地标性建筑,老图书馆已然刻在几代人的脑海中,目前该楼已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月24日,记者来到天长老图书馆,目前这里属于红草湖片区水系环境综合治理胭脂山公园项目,重点打造和治理后,以图书馆老楼为核心的文化公园将成为该市一道靓丽风景。

修葺一新、欧美风格和中国古典风格相结合的二层民国老楼矗立在公园正中央,10余棵粗壮高大百年老树与老图书馆交相辉映,像好友一样相伴百年。

“老图书馆承载着几代天长人的梦想!”陪同采访的天长图书馆副馆长刁慧香深有感触地对记者说,文化是一座城市灵魂,老图书馆百年书香沁润好几代天长人,影响深远。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馆内按原样保存完好,虽尚在装修中,但空气中仍弥漫有淡淡的书香。

天长老图书馆的建造人张铭,是我国近现代著名进步文化人士,曾留学美国,后出任爪哇、尼泊尔等国公使,是著名作家张贤亮的祖父。1921年,时任天长县知事张铭,为发展当地教育事业,自己捐款5000大洋,又联合地方豪绅,于次年建成天长首座图书馆。

图书馆的建成,为当地文化青年接受新思想、开辟新学发挥了巨大作用,影响了一批有志青年,如抗日志士陈舜仪,伦理学家周原冰,著名画家徐天敏,《茉莉花》作曲何仿,文史学家、香港中文大学教授许冠之……老图书馆无不在他们脑海中留下深刻烙印。

现在的天长市图书馆。

传承  老图书馆“孕”满一座城

如今,天长市图书馆是一幢四层现代建筑,设备先进,功能齐全,先进的数字化管理,每天迎接数千人次借阅服务,而安静的老图书馆整修后将成为新的阅读空间。

在天长市西崇本门北侧河畔有座“瘦梅书院”,两幢古色古香仿古建筑格外引人关注,门前的长廊、腊梅和周围绿植将这里装扮得更有意境,三年前这里成为市图书馆分馆。

“命名为‘瘦梅书院’,主要是纪念天长清代小说家、戏剧家宣鼎,又号“宣瘦梅”而得名。”副馆长朱虹告诉记者,这里是三年前建成的新型“城市阅读空间”,馆内按功能分区,藏书与天长市图书馆资源共享,通借通还。

随后,记者接连走访了茉莉书舫、城市书房、兰芬书屋等,发现每个阅读区里都坐满了读者,有家长带着孩子来的,有青年学生备考的。他们说,这里环境好,学习有氛围,非常适合看书学习。如今,天长市在全城20个社区均建有“图书分馆”“图书屋”“图书坊”等,“15分钟阅读圈”已初步建成。

百年书香涵养了天长人的精神气质和人文内涵,老图书馆的影响不言而喻。目前,天长市已形成完善的市镇村三级阅读网络体系,成果显现。2021年,天长市选送的“我是你的眼,我是你盲路上的灯盏‘心手相牵共享阳光’助残公益项目”案例入选2021全民阅读典型案例征集活动名单;24小时图书馆”荣获2021年长三角及全国部分城市“优秀公共文化空间案例”、安徽省“十佳夜读空间”;“千秋大讲堂”“小小读书郎”荣获省级优秀阅读服务品牌,郑集镇荣获全省“十佳书香乡镇”,秦栏镇村民陈功亮获得2020年安徽省“乡村阅读榜样”称号,为滁州市唯一。

瘦梅书院。

故事  这里催生“天长文学现象”

“天长老图书馆的建立,主要是打开了天长人的视野,开启了民智,影响了一批有志青年走上革命道路,催生了‘天长文学现象’!”天长市原博物馆馆长、作家钱玉亮对老图书馆有着深厚感情。他说,老图书馆从建立那天起,就播下了文化的种子,经历百年开花结果,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天长人。

钱玉亮说,包括他自己在内,当年许多回乡青年、高考落榜青年,都曾如饥似渴地“泡”在图书馆里看书学习、参加文学培训班。正是因为有了这座图书馆,大家才有了学习、讨论场所,老图书馆一直是全县文化中心。

“一个小县城考取北京鲁院的人有十几位之多,成为中作协会员有十多位,大量作品在国内以及海外重要刊物上发表,产生深远影响。”钱玉亮说,这种现象在全国也是极少见的。代表人物有陈源斌,作品《万家诉讼》后改编为电影《秋菊打官司》;还有天长市文联原主席王明义,小品《打扑克》搬上了央视春节联欢晚会,现任安徽省作家协会主席许春樵,作家苏北等一批著名作家也都是天长人。

据介绍,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天长涌现诸多文学创作者,发表了数量众多的文学作品,引起了省文联高度关注。1987年,滁州地区文联在天长召开文学创作会议,众多文学创作者和苏皖两省著名作家等应邀到会,对天长群体文学创作进行了探讨,并把天长文学创作活跃称之为“天长文学现象”。1989年,《人民日报·海外版》专门就“天长文学现象”作了报道。

钱玉亮深有感触地对记者说,老图书馆是天长文化人的聚集地,也是“天长文学现象”的催化剂。

城市书房。

发展  老楼激励天长人不断超越

位于天长市世纪大道由三瓣茉莉花瓣组成的流线型巨型建筑,成为当下纳凉市民和网红的“打卡地”,这幢总造价高达8亿元巍峨壮观的建筑是天长市文化艺术中心。9月30日,该文化艺术中心将正式对外开放,里面的少儿图书馆也同步开放。巧合的是,100年前老图书馆也是在中秋10月开放的。有人说,现在的文化艺术中心是老图书馆历经百年“化茧成蝶”演变而来的。

近年来,天长市经济高速发展,一直领跑快速发展的滁州市,成为我省唯一连续十年GDP进入全省十强的县级城市。经济高速发展带来文化事业的繁荣,更加激发了广大市民的奋斗热情和家国情怀。有人说,是老图书馆精神激励着天长人不断超越。

“天长市委、市政府对文化事业空前重视!”天长市图书馆馆长、市文化艺术中心主任王震感受深刻。他说,近年来在城市南扩东移大建设中,天长市几乎将最好的资源都给了文化事业。目前天长市正在全力创建“滁州市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天长市作为全国首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和全国文明实践“先行试验区”,将充分利用遍及城乡的阅读场所,开展全民阅读志愿服务,为全市的文明实践活动带来了缕缕书香。

天长市还开设“千秋大讲堂”,以红色故事宣讲、乡土文化展示、非遗作品欣赏为主题,成功打造天长版“百家讲坛”;开展“千秋史话”活动,通过文物展示、特色表演等方式,让市民在浓浓书香中触摸历史,感受文化底蕴;“小小读书郎”项目已入选全省公共图书馆联盟优秀服务品牌,让少年儿童在书香中感受“悦读天长”的魅力。

2021年4月,《求是》主管主办的综合类新闻刊物《小康》杂志社发布“2021中国文化建设百佳县市”榜单,天长市全国排名为第22名。

大皖新闻记者 叶素建 摄影报道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