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讯 夏日的歙县第二中学校园,散发着勃勃生机。7月25日下午,安徽日报报业集团志愿服务队新安晚报“新安帮帮团”志愿服务分队的记者们,顶着烈日,从合肥驱车4个多小时赶往黄山市歙县,将大皖·阳光助学直通车开进了歙县第二中学,将助学便利送到学生身边。在现场,同学们认真填写助学报名表,并分享了自己的励志故事。
歙县二中学生现场填报助学申请表。
据了解,歙县第二中学按照全体性、全面性的要求和实际情况,确立了“以人为本,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以特色为亮点,强化个性发展”的办学理念,实施“依法治校、以德立校、质量兴校、特色强校”的治校方略,形成了文化课学习与艺体特长教育齐飞的办学特色。
该校先后荣获全国第四届和谐校园先进学校、国家级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学校、全国校园文化建设百佳学校、全国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安徽省优秀绿色学校、黄山市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在大皖阳光助学现场,同学们认真填写助学行动报名表,并依次分享了自己的学习生活、励志故事。
有的同学高考刚一结束,就兼职做起了外卖小哥,骑着电动车穿梭在歙县县城,一单平均赚个三四块钱,一天能接20单,他说,这个暑假不闲着,赚点大学生活费,也可以减轻爸妈负担;有的同学在高三暑假里,前往母亲打工的工厂帮着一起干活,闷热的工厂很快就让他汗流浃背,但一天可以帮助母亲多赚些钱,虽累却不感觉苦;有的同学暑假没有出去玩,留在家中照顾失明的母亲,一天三餐饭包在了他身上……
这些同学们虽然在生活中暂时遇到了困苦,但都散发出积极阳光的向上力量,他们进取、感恩,他们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够用自己的能力回报父母,回报家庭,回报关爱过他们的社会。
歙县第二中学校长潘剑锋对各位同学也倍加关注,同时,他也将自己独特的育人观念融入到了平时的学校管理中。
潘剑锋说,歙县第二中学不唯成绩论英雄,更致力于激发学生各方面潜力,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意志力,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培育健全心智,最终目标是培养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每个学生都应该有责任感,进取心,感恩的心。”潘剑锋寄语同学们,虽然现在部分同学生活上遇到一些困难,但这正是磨砺的机会,未来需要同学们去奋斗、去改变。“没有鞋子的孩子,更要努力奔跑。希望同学们定位准确,不管身在哪个平台,都能发挥出各自的作用。”
人物一:汪恩辉
录取学校:安徽大学
心疼妈妈工作辛苦,高考结束去工厂帮工
汪恩辉,是歙县二中高三文一班学生,今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安徽大学社会学专业。身在农村,以在工厂做工为主的汪恩辉父母供养出一对大学生姐弟,颇不容易。爸妈虽不善言辞,但常会对汪恩辉姐弟俩说“只要你们自己肯学,书就一直读下去,一定把你们供起来”。
汪恩辉的爸爸在歙县开发区一家工厂里做工,每周休息两天,妈妈则在歙县大阜村一家工厂里打工。“每天他们5点多就起床,收拾一下出工了,晚上要到6点才下班。”汪恩辉说,遇到忙季,还会加班。
爸妈的辛苦,汪恩辉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这次高考刚结束,汪恩辉就和姐姐一起到了妈妈的工厂里帮工。“妈妈是做蚊香包装,夏天的工厂里特别热,一进厂就汗流浃背。”汪恩辉说,自己和姐姐连续帮着妈妈赶了半个月的工,这样,妈妈每天可以多赚八九十元。
工厂不那么忙碌了,汪恩辉回到家也没有闲着,而是帮着干家务炒菜烧饭,这样,爸妈一回到家便能吃到热饭菜,这也是汪恩辉的孝心。
汪恩辉说,家里收入不多,老家的房子仍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修建的土坯房,但一家人住着却不觉得简陋。“困难总是暂时的,我现在也长大了,以后和姐姐大学毕业后,都可以帮衬到家里,到时候爸妈也不用再那么辛苦了,我们会努力回报他们。”
人物二:方俊勇
录取学校:安徽工业大学
大学毕业后赚钱买车,带着失明的妈妈“兜风”
在方俊勇很小的时候,母亲因为发烧导致糖尿病并发症,患了白内障,最后,渐渐失明。那时候,方俊勇还小,并不太了解,只是看到,常年在外打工的木匠爸爸那一年开始不再出去打工了。“以前爸爸出去打工,每年只有过年能看到爸爸,后来爸爸就在家附近做工,每天都可以回家,我天天可以见到爸爸,最初还很高兴。”
方俊勇说,后来他才知道,原来是因为妈妈逐渐失明,生活无法自理,哥哥上学住校,自己又太小,无法照顾到母亲,父亲只得舍弃外面较高的薪水,回到家就近做工,方便照料母子俩。
妈妈彻底失明后,方俊勇也好像一下子懂事了,扮演起了小小男子汉。从那时候起,方俊勇开始学做饭,从简单的素菜开始,再到烧荤菜。因为不太熟练,年纪又小,方俊勇有几次炒菜时,油溅起来,滴到手上立即起泡,皮都秃噜掉了。虽然疼,但方俊勇没有哭,直接拿着冷水对着冲,消肿一些后接着炒菜,也没有告诉妈妈。“我是男孩子嘛,没必要哭,再说哭了也没用。”方俊勇回忆说,那会总是先把晚饭做好,他再安心去写作业。
糖尿病患者在饮食上有不少禁忌,方俊勇也很细心,只要在家,便给妈妈按量盛饭,还学会了不放糖的酱烧肉等做法。妈妈每天需要打胰岛素,有时候爸爸不在家,没法打针,方俊勇也自告奋勇,学会了打针。晚上空闲时,方俊勇还会牵着妈妈一起出门散散步。“妈妈眼睛看不见,很少离开家。”方俊勇说,家中目前只有一辆摩托车,是通向外面世界的唯一交通工具,他的理想是,大学毕业后自己赚钱,买一辆私家车,带着妈妈出去“兜风”。
人物三:肖凡
录取学校:待录取
母亲种菜卖水果,她是一个好帮手
肖凡是歙县二中的一名高三毕业生。今年高考后,她填报了巢湖学院。为了毕业后当一名老师,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她选择了汉语言文学专业。
肖凡一家住在歙县富堨镇承狮村,家里五口人,主要的经济来源就是母亲务农赚来的绵薄收入。在她还小的时候,父亲和母亲就离异了。谈到父亲时肖凡表示:“和他只说过几句话。”在小学到高中期间,肖凡一家都是和外公外婆一起生活。外公患有眼疾,外婆又患慢性病,常年需要药物治疗,妹妹也在读书,家庭重担落在了母亲一人身上。就这样,母亲一年四季以种菜、卖水果的收入挑起家庭大梁。虽然家庭条件困苦,但早早就懂事的肖凡一有时间就去菜地里给母亲帮忙。
上了高中后,肖凡为了减轻妈妈的重担,选择住校生活。“虽然有时候很苦,但是一到周末妈妈就会骑上电动车来接我回家。”肖凡说,妈妈的陪伴和支持一直是她学习的动力,即使有时候感觉到累,也不觉得有什么。“在学习上,妈妈也从来不会给我压力。”
回忆起高中的学习生活,肖凡想到了一直鼓励她的李老师。不管是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李老师总是鼓励着肖凡,在教她学习方法的同时,也不忘告诉她一些人生道理,让她学会微笑面对人生。“她一看到我心情不好的时候,就会找我到办公室聊天。”肖凡满怀感激地说,每次和李老师聊完之后都会觉得轻松很多,也特别想和她真挚地说一声“谢谢”。
肖凡对未来的大学生活很期待,甚至规划好了职业生涯。“进入大学这个新的人生阶段后,我想好好学习,毕业后回家当一名教师,希望也能够教育更多的人!”
黄文文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 朱庆玲 余康生 摄影报道
编辑 王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