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录取通知书要避免铺张浪费,教育部近日部署2022 年高校招生录取工作,要求各地各高校严格执行招生计划,严格落实招生政策,严格遵守高校招生“十严禁”“30 个不得”“八项基本要求”等纪律要求。其中明确要求,各高校要坚持简约、节约的原则制作录取通知书,避免铺张浪费,认真做好录取通知书寄递等工作。(6月30日安徽网)
镶宝石的大学录取通知书、3D 立体模型的大学录取通知书、装有“未来芯”的大学录取通知书……近几年的大学新生录取季,越来越复杂、越来越豪华、越来越昂贵、越来越夸张的录取通知书已然成为高校花式营销的秀场,吸引着各方目光。这提醒着我们:遏制大学录取通知书的过度包装现象的紧迫性,让其回归本意刻不容缓。
录取通知书,是指高考学生经高等学校招生录取后,由高校统一发放表示同意该生进入该校就读的一种通知文书。一般来说,录取通知书只要包含录取人姓名、身份证号、录取批次、科类、录取专业、报到注册时间等信息并加盖录取高校公章即可。
不可否认的是,一份精美的大学录取通知书,既能给即将入学的大学新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还能将自己的大学精神、科教特色、校园文化等方面进行一次全面展示,吸引各方目光。正是这种看似“皆大欢喜”的驱动之下,原本简单的录取通知书便承载着不同高校的各种期待,在“豪华”“奢华”之路上一路狂奔:你是平面的,我就搞立体的;你镶嵌“宝石”,我就镶嵌“芯片”;你送一小盒,我就赠送一大包……在这张小小的录取通知书上,众多高校彼此较劲、花样百出。更有甚者,在录取通知书上虚构了高楼大厦、印上明星一般的大学女生等,失去了其原本应有之意。大学者,精神风骨之高地也。这种对录取通知书不讲成本拼“颜值”的行为,客观上也造成了大学教育的虚荣化、功利化。一所大学要成为名牌大学,“教师和学生”才是两个最关键因素。环顾世界,没有哪一所世界名校,是靠拼录取通知书精美而一举成名的。如果连大学都变得只讲颜值、不讲内涵,包括大学精神在内的一切美好品质又何以参考和寄托呢?
事实上,在万物互联的信息时代,高校的招生录取、通知通报、入学报到等都早已电子化,实体录取通知书大多成为一种特殊“象征”、一场成长“仪式”、一份传统“情怀”,其纪念意义、珍藏意义远胜于其它,顶多算是一张大学明信片而已。如此看来,很多高校在其身投入重金、大费周章,不外乎是为一场大学虚名的营销买单而已。
让大学录取通知书回归“绿色”、回归“本意”,不是说要将大学录取通知书回到旧时“一张纸”的时代,而是不应该将录取通知书变成大学营销的“秀场”。“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再精美的录取通知书,拼的也只是大学的外表,真正应该下功夫去拼的,应该是大学里大师的高度、思想的深度、文化的厚度、校友的亮度等大学内涵。也只有这样的录取通知书,才是最具价值的。
袁星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