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讯 12月23日,《黄山市林业保护发展“十四五”规划》文本正式对外发布。据规划,十四五期间,黄山市将探索建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区,持续推进新安江流域林长制提升工程,探索建立新安江流域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和融入“杭州都市圈”生态安全保护修复机制。 全市林业总产值达500亿元以上。
目前,黄山市林地面积 1249 万亩,森林覆盖率 82.9%,均居全省第一位。是华东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具有“面积广、资源丰、物种多、生态好”的林情特点。
推动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和新安江生态廊道建设两大工程建设,科学加强森林经营,提供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其中,重点在黟县、 歙县、休宁县、祁门县推进林业增绿增效建设。精准采取速生丰产措施,积极发展用材林和国家储备林,加快培育大径级材。
推动新一轮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改革,推动单一补偿指数考核向 “水质+水量”综合转变,加快实现由单一财政资金补偿向 市场化、多元化补偿拓展。建设新安江百里大画廊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先行区。对沿江 108 米水位线以下及低洼处 3101 亩耕地实施休耕,开展还湿还林,恢复湿地功能。开展退耕还林市级异地占补平衡,动态调整公益林补偿,并将湿地纳入新安江生态补偿范围。
建立融入“杭州都市圈”生态安全保护修复机制,加强联防联控互学互鉴,谋求建立跨界生态建设合作示范区,着力推进区域协同发展。
发展绿色富民产业,落实国家营造林政策,大力发展特色经果林、木本油料、竹产业等特色产业。围绕木竹精深加工、森林旅游、油茶产业、林果加工、苗木花卉、食用菌生产、中药材种植和林下经济等重点领域,积极引进更多效益增长型、低碳环保型的招商项目。
全市现有竹林面积 115 万亩,资源非常丰富。强化培育龙头企业,引导和 鼓励企业按“企业+基地+农户”经营模式建立竹林基地。强化科技创新推 广,以安徽农业大学、黄山学院等院校及国际竹藤中心太平 基地为技术支撑,通过走产学研一体化道路,为竹产业发展 提供技术支持和储备。
大力培育非木质林产 业,打造林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充分利用林下产品资源,拉长林下经济产业链。其中:休宁县、祁门县重点发展箬叶采集和山野菜的采集加 工;徽州区、黄山区、黟县重点发展竹笋采集加工,加快笋 罐头、笋干等系列绿色食品开发。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 吴永泉
编辑 许大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