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大皖新闻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皖美”安徽|涡阳辉山村:红色基因扮靓美丽乡村

©原创 2021-04-18 16:25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讯 一脚踏两市,鸡鸣听三县。4月18日,“皖美”安徽大型全媒体集中采访团来到皖北片区的亳州市涡阳县辉山村进行采访。辉山村距涡阳县32公里,位于涡阳、蒙城和濉溪三县交界处,是一个因境内有辉山而得的古村落。

红色旅游激活乡村振兴

据介绍,辉山是革命老区,300余位新四军抗日英烈长眠于此,建有皖北最早最大的抗日烈士陵园。近年来,辉山村依托烈士陵园,融合红色文化元素建设美丽乡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传承和弘扬,将村落的保护和美丽乡村建设相融合,激活乡村经济,改善生活条件,提高农民收入,打造具有历史记忆和地域特色的休闲旅游服务型村庄。

14点时,采访团一行来到辉山烈士陵园。建于1945年的涡阳县辉山烈士陵园,是为了纪念1944年彭雪枫率十一旅收复路西根据地战斗中牺牲的300余人而建的烈士公墓。1994年原新四军第四师参谋长兼第十一旅旅长、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的张震上将来此悼念,亲笔为“辉山革命烈士陵园”题写园名。

由于正值周末,附近不少市民纷纷前来陵园。其中来自县文化馆合唱团的成员便到此开展红色之旅,感受红色文化,并在现场大合唱致敬英烈。县文化馆合唱团王颖告诉记者,她们经常会开展红色教育活动,通过合唱艺术的形式,讴歌新时代,抒发爱国、爱党的真挚情怀。

如今,辉山红色旅游小镇已经初具规模,来这里缅怀先烈的人更多了。据解说员介绍,一天最多的时候要接待市民进行讲解八九场,有效地带动了乡村人气发展和经济增长。

祖孙三代接力守烈士陵77年

采访中,一位老人的身影吸引了在场记者们的注意,他拄着拐杖佝偻着身子来到烈士纪念塔前,嘱咐着家人细心擦拭着纪念碑。他叫侯传宇,他的家距离陵园500米左右,每天两次打扫陵园,是他必做的功课。

他告诉记者,陵园建成以来,他的父亲一直守护陵园,临终前将守墓的责任交给了他,因此他接过父亲40年坚守陵园的接力棒。 之后的37年,无论刮风下雨,每天天刚蒙蒙亮的时候,侯传宇就开始了他的打扫工作。从大路到陵园有一条长200米宽4米的路,他要仔仔细细的清扫一遍;晚上放了工,他又会来清扫一遍。陵园里面的各个碑记,他都要挨个擦拭一遍。2020年,侯传宇得了脑梗,行动不便,他就让家人用三轮车载他过去,下了车,拄着拐杖,到陵园看看。“习惯了,感觉这里就是我的家一样,每天不来看看,心里像缺点啥一样。”

如今侯传宇的儿媳妇刘红丽又接过了第三棒,继续坚守陵园。这77年还未休止的接力守墓,是传承英烈革命精神最动情的体现,虽默默无闻,却包含着深沉的力量。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 吕欢欢 摄影报道

编辑:彭玲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讯 一脚踏两市,鸡鸣听三县。4月18日,“皖美”安徽大型全媒体集中采访团来到皖北片区的亳州市涡阳县辉山村进行采访。辉山村距涡阳县32公里,位于涡阳、蒙城和濉溪三县交界处,是一个因境内有辉山而得的古村落。

红色旅游激活乡村振兴

据介绍,辉山是革命老区,300余位新四军抗日英烈长眠于此,建有皖北最早最大的抗日烈士陵园。近年来,辉山村依托烈士陵园,融合红色文化元素建设美丽乡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传承和弘扬,将村落的保护和美丽乡村建设相融合,激活乡村经济,改善生活条件,提高农民收入,打造具有历史记忆和地域特色的休闲旅游服务型村庄。

14点时,采访团一行来到辉山烈士陵园。建于1945年的涡阳县辉山烈士陵园,是为了纪念1944年彭雪枫率十一旅收复路西根据地战斗中牺牲的300余人而建的烈士公墓。1994年原新四军第四师参谋长兼第十一旅旅长、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的张震上将来此悼念,亲笔为“辉山革命烈士陵园”题写园名。

由于正值周末,附近不少市民纷纷前来陵园。其中来自县文化馆合唱团的成员便到此开展红色之旅,感受红色文化,并在现场大合唱致敬英烈。县文化馆合唱团王颖告诉记者,她们经常会开展红色教育活动,通过合唱艺术的形式,讴歌新时代,抒发爱国、爱党的真挚情怀。

如今,辉山红色旅游小镇已经初具规模,来这里缅怀先烈的人更多了。据解说员介绍,一天最多的时候要接待市民进行讲解八九场,有效地带动了乡村人气发展和经济增长。

祖孙三代接力守烈士陵77年

采访中,一位老人的身影吸引了在场记者们的注意,他拄着拐杖佝偻着身子来到烈士纪念塔前,嘱咐着家人细心擦拭着纪念碑。他叫侯传宇,他的家距离陵园500米左右,每天两次打扫陵园,是他必做的功课。

他告诉记者,陵园建成以来,他的父亲一直守护陵园,临终前将守墓的责任交给了他,因此他接过父亲40年坚守陵园的接力棒。 之后的37年,无论刮风下雨,每天天刚蒙蒙亮的时候,侯传宇就开始了他的打扫工作。从大路到陵园有一条长200米宽4米的路,他要仔仔细细的清扫一遍;晚上放了工,他又会来清扫一遍。陵园里面的各个碑记,他都要挨个擦拭一遍。2020年,侯传宇得了脑梗,行动不便,他就让家人用三轮车载他过去,下了车,拄着拐杖,到陵园看看。“习惯了,感觉这里就是我的家一样,每天不来看看,心里像缺点啥一样。”

如今侯传宇的儿媳妇刘红丽又接过了第三棒,继续坚守陵园。这77年还未休止的接力守墓,是传承英烈革命精神最动情的体现,虽默默无闻,却包含着深沉的力量。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 吕欢欢 摄影报道

编辑:彭玲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