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大皖新闻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主要目标确定!安徽全面实施长江淮河江淮运河新安江生态廊道建设

©原创 2021-04-15 12:57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讯 据安徽省人民政府网消息: 近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实施长江淮河江淮运河新安江生态廊道建设工程的意见发布。意见确定了长江淮河江淮运河新安江生态廊道的主要目标和建设任务。

主要目标

到2023年,长江、淮河、江淮运河、新安江两侧各15公里范围内的宜林荒山荒坡荒地全部植树造林,两岸废弃的码头、厂矿和沿线的滑坡山体、裸露地块全部完成复绿,实现宜林还林、应绿尽绿。完成增绿扩量39.2万亩,提升森林质量493.2万亩。    

到2025年,四条江河沿线有条件的城镇、乡村基本达到省级森林城镇、森林村庄标准,森林质量持续提升,各类自然保护地和湿地得到有效保护修复,形成连续完整、结构优化、功能完备、景观优美的生态廊道,流域生态系统更加稳定健康。带动长江流域、沿淮和皖北地区、江淮分水岭地区和皖西大别山区、皖南地区完成增绿扩量80.2万亩、提升森林质量1552.1万亩。                                                                                                   

整体提升长江生态廊道,带动沿江流域生态修复

围绕建设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持续开展长江两岸造林绿化专项行动,全面完成沿岸废弃的码头、厂区、矿山等复绿任务,加快推进长江干支流两侧宜林荒山荒地、石质山地的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积极营造护堤护岸林、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采取工程、生物等多种措施进行流域生态修复,有效提高森林覆盖率和湿地保护率。严格保护天然林和公益林,大力开展森林抚育经营,优化森林结构,不断提高森林质量和林地综合生产力。全面提升皖江森林城市群和各类自然保护地建设水平,让八百里皖江山青岸绿城美,打造长江生态保护修复的安徽样板。

全面完善淮河生态廊道,优化皖北农田防护林体系

围绕建设淮河(安徽)生态经济带,全面加强淮河干支流两侧植树造林,进一步优化林种树种结构,深入推进沿淮蓄滞洪区、废弃矿山的生态修复,持续实施采煤塌陷区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和石质山绿化攻坚行动,不断提升森林、湿地生态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在严格保护耕地的前提下,优化林网布局和林带建设方式,全面构建优质高效的农田防护林体系,促进农林多业融合发展。积极采用优良乡土树种,高质量推进农村“四旁”和城镇“四边”绿化,让经果林进庭院,加快建设森林城镇、森林村庄,促进沿淮和皖北地区人居环境显著改善。

加快建设江淮运河生态廊道,促进江淮地区生态改善

围绕江淮运河“一河清泉水、一条经济带、一道风景线”建设目标,全面推进沿线丘陵岗地和荒坡荒地造林,积极营造护堤护渠林、生态景观林和特色经济林,加快改造低产低效林,加强森林抚育和退化林修复,不断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提升森林质量效益,着力构建稳定健康的森林生态系统。发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国际湿地城市的引领作用,充分利用城镇周边的闲置隙地和村庄范围的零星空地,实施规划建绿、见缝插绿、拆违还绿、庭院增绿,最大限度地增加森林资源总量和城镇乡村绿量,推动江淮分水岭地区生态系统质量稳步提升。

精心建设新安江生态廊道,推动皖南地区森林质量升级

围绕建设新安江百里画廊,全面加强森林经营培育,通过优化结构、树种更替、补植补造、抚育间伐、封山育林、退化修复等措施,切实解决现有林分过纯、密度过大、质量不高等突出问题,促进森林生态系统正向演替和功能提升。采取带状改造、块状更新、针阔配置等方式,积极营造混交林,形成层次丰富、季相分明、色彩多样的森林景观。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稳步改造松树纯林,严密防控松材线虫病灾害,有序推进疫木伐除区生态修复,整体提升森林健康水平,打造皖南地区森林资源高质量发展升级版。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

编辑 许大鹏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讯 据安徽省人民政府网消息: 近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实施长江淮河江淮运河新安江生态廊道建设工程的意见发布。意见确定了长江淮河江淮运河新安江生态廊道的主要目标和建设任务。

主要目标

到2023年,长江、淮河、江淮运河、新安江两侧各15公里范围内的宜林荒山荒坡荒地全部植树造林,两岸废弃的码头、厂矿和沿线的滑坡山体、裸露地块全部完成复绿,实现宜林还林、应绿尽绿。完成增绿扩量39.2万亩,提升森林质量493.2万亩。    

到2025年,四条江河沿线有条件的城镇、乡村基本达到省级森林城镇、森林村庄标准,森林质量持续提升,各类自然保护地和湿地得到有效保护修复,形成连续完整、结构优化、功能完备、景观优美的生态廊道,流域生态系统更加稳定健康。带动长江流域、沿淮和皖北地区、江淮分水岭地区和皖西大别山区、皖南地区完成增绿扩量80.2万亩、提升森林质量1552.1万亩。                                                                                                   

整体提升长江生态廊道,带动沿江流域生态修复

围绕建设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持续开展长江两岸造林绿化专项行动,全面完成沿岸废弃的码头、厂区、矿山等复绿任务,加快推进长江干支流两侧宜林荒山荒地、石质山地的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积极营造护堤护岸林、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采取工程、生物等多种措施进行流域生态修复,有效提高森林覆盖率和湿地保护率。严格保护天然林和公益林,大力开展森林抚育经营,优化森林结构,不断提高森林质量和林地综合生产力。全面提升皖江森林城市群和各类自然保护地建设水平,让八百里皖江山青岸绿城美,打造长江生态保护修复的安徽样板。

全面完善淮河生态廊道,优化皖北农田防护林体系

围绕建设淮河(安徽)生态经济带,全面加强淮河干支流两侧植树造林,进一步优化林种树种结构,深入推进沿淮蓄滞洪区、废弃矿山的生态修复,持续实施采煤塌陷区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和石质山绿化攻坚行动,不断提升森林、湿地生态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在严格保护耕地的前提下,优化林网布局和林带建设方式,全面构建优质高效的农田防护林体系,促进农林多业融合发展。积极采用优良乡土树种,高质量推进农村“四旁”和城镇“四边”绿化,让经果林进庭院,加快建设森林城镇、森林村庄,促进沿淮和皖北地区人居环境显著改善。

加快建设江淮运河生态廊道,促进江淮地区生态改善

围绕江淮运河“一河清泉水、一条经济带、一道风景线”建设目标,全面推进沿线丘陵岗地和荒坡荒地造林,积极营造护堤护渠林、生态景观林和特色经济林,加快改造低产低效林,加强森林抚育和退化林修复,不断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提升森林质量效益,着力构建稳定健康的森林生态系统。发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国际湿地城市的引领作用,充分利用城镇周边的闲置隙地和村庄范围的零星空地,实施规划建绿、见缝插绿、拆违还绿、庭院增绿,最大限度地增加森林资源总量和城镇乡村绿量,推动江淮分水岭地区生态系统质量稳步提升。

精心建设新安江生态廊道,推动皖南地区森林质量升级

围绕建设新安江百里画廊,全面加强森林经营培育,通过优化结构、树种更替、补植补造、抚育间伐、封山育林、退化修复等措施,切实解决现有林分过纯、密度过大、质量不高等突出问题,促进森林生态系统正向演替和功能提升。采取带状改造、块状更新、针阔配置等方式,积极营造混交林,形成层次丰富、季相分明、色彩多样的森林景观。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稳步改造松树纯林,严密防控松材线虫病灾害,有序推进疫木伐除区生态修复,整体提升森林健康水平,打造皖南地区森林资源高质量发展升级版。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

编辑 许大鹏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