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大皖新闻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现实版赘婿|有人将心比心两头落好 孩子冠名权也不是问题

©原创 2021-03-21 09:14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讯 随着电视剧《赘婿》火出圈,“上门女婿”一时成为大家津津乐道的话题。入赘婚姻幸福吗?如今的“赘婿”有什么新变化?日前,记者多方进行了采访。

故事一

约定生俩娃,各随爸妈姓

阿超(化名)是一名80 后,如今,已是两个儿子的父亲。小儿子是年前才出生的,刚满2 月龄,按婚前的约定,第二个孩子,随他姓。阿超与妻子小敏(化名)是“两头婚”,当初,经人介绍相识相恋,至今,结婚已有六年,夫妻和睦,常惹得众人羡慕,连最初那些质疑的声音,如今也都消失了。“两个人过得幸福最重要,算是合适的时间,遇上了适合的人,这辈子就是她了。”阿超坚定地说。

初次见面就看对眼

阿超与妻子小敏都是安徽H 市人,但两人的老家并不在同一个县。

此前,阿超一直在杭州工作,2011 年左右,他辞职,回到H 市工作。当时,小敏也拗不过家人多次催促,从北京回到了H市。

家人催促小敏回家,是希望她能够就近找一个对象,安稳地在老家生活,不要一个姑娘家在大城市辛苦打拼。

经同事介绍,阿超与小敏相识了,阿超高大帅气,小敏温柔可爱,第一次“相亲”时,两人就互相看对了眼。“当时因为工作需要,每天都是穿正装,她觉得我看上去阳光、干净、利落,是她喜欢的类型。”

回想相识的情景,阿超还记得妻子当时的反馈。

互有好感,阿超也有了信心,给女友送花、做饭,带她出去旅行,感情逐渐升温,也算基本确定下来了。“应该是合适的时间,遇上了适合的人吧。”阿超说。

婚前约定“两头婚”

小情侣感情稳定,也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这时候,却发生了一个小插曲。

小敏家只有两个女儿,小敏是家中长女,小敏家人提出,不分嫁娶,结婚后两边待,生两个孩子,头一个得随女方姓,第二个再随男方姓,购买婚房或做生意,女方都可以提供资金支持。

一开始,阿超还有些犹疑,也不知道如何跟父母商量,因为阿超是家中独生子,难道这是要“入赘”女方家吗?但小敏确实是一个贤惠宜家的女人,对自己又非常好,这让他左右为难。

后来,没想到,开明的父母反让阿超打消了疑虑。“其实想想也没什么,反正孩子不管跟谁姓,都是我们自己的嘛。”阿超说,这也是一种趋势,现如今,很多家庭只有一两个孩子,不管生儿生女,除了关注孩子的姓氏,还有老人的养老问题,也都是年轻夫妻必须承担的。

重在互相理解体谅

婚后一路走来,阿超不管是家庭,还是事业,在父母和岳父母、妻子的鼎力支持下,都顺风顺水,这也证明了,阿超当时的选择没有错。

“夫妻之间相处,也没有什么特别的门道,就是互相理解,互相体谅,大事商量着来就行了。”阿超笑着说,“在小城市生活比较安逸,我也实现了自己从小的理想,做个小生意,当个小老板。”

原来,H 市的旅游业一直不错,几年前,阿超干脆辞职,自己创业,他先是开了一间茶楼,而后,又扩大经营路子,开了一间民宿。

创业之初,资金有限,筹钱是一道大难题,小敏理解丈夫的心愿,她支持开民宿,便和家人一起为丈夫筹钱投入,民宿经营渐渐走上正轨,不过,刚有起色,2020 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又让民宿损失颇重。但小敏没有什么抱怨之语,夫妻二人一起扛,继续维持着经营。

“冷清了一年,今年又开始忙起来了,这个季节,油菜花正好开了,来游玩踏青的游客很多,今年还是很有奔头的。”阿超自信地说。

故事二

两家一条心,收获双份爱

2008 年,偶然一次与朋友的聚会上来自合肥长丰的刘先生(化名)认识了同在江苏打工的妻子,那一年他24岁。谈恋爱后,两人开始谋划将来的生活。“她是独生子女,老人需要陪伴和照顾,我们也不想在外面打工了,反正迟早也要回来的。”考虑到老人的需求以及未来孩子的教育问题,回到市里都是更好的选择,于是他就跟随妻子回到了她的娘家,在岳父岳母家里做了所谓的“赘婿”。

真心相待两头落好

如今,刘先生在家附近经营着一家小吃店,平时在店里的时间多一些。但每到节假日的时候,他就会回家看看双方的父母。为了平衡两家的关系,更好地照顾两家的老人,他选择每周轮换着回两边老人的家。回归家庭的刘先生非常勤劳,会帮着老人打扫卫生或者做顿饭,他说自己也是想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和老人坐下来聊聊天,老人们都很喜欢我们回去,每次准备一大桌菜。”

刘先生说,这些年他的父母很是理解他的状况。每次回去,都会嘱咐他生意再忙,也要多去陪陪岳父母。而岳父母则会说同样的话,两边关系很是融洽。

因为这份在家庭里感受到的关怀,刘先生觉得很幸福,“我平时做点小生意,累肯定累点,但是家里很温暖,我也感觉踏实。”刘先生说,岳父母总是告诉他不要怕困难,遇到难事有他们。

观念也要与时俱进

对于有人困惑的“赘婿”会不会感觉到自尊心受到伤害的问题,刘先生坦言,岳父母对他很好,一开始他就没有这样的顾虑。“我感觉他们对我就和我父母对我是一样的,我在他们这里体会到了温暖和感动。”

这样的温暖和感动也将延续到下一代身上,刘先生的儿子今年读小学六年级,被问及如果儿子长大谈恋爱后女方要求到她家生活怎么办,刘先生毫不犹豫地回答,“到时候我会尊重孩子的意愿,绝对没问题的。”这些年来,刘先生在岳父母这边生活不仅没有受到歧视还感受到了温暖,他也希望儿子能和他一样,即便跟随女方生活也能被平等对待。

刘先生认为,如果想要在这样的关系中生活得幸福开心,心态很重要,“我感觉两个家庭是一条心,经营一个家庭不容易,我的父母也很尊重我们的意见,所以我们生活在一起。”

在他看来,“赘婿”是中国传统文化留下来的思想禁锢,“在农村,‘赘婿’好像是一件不太光彩的事情,但自己要看开。”同时他表示现在城市和农村的差距越来越小,对于“赘婿”的接受度也越来越高,他说,“关于‘赘婿’的旧观念要转变。”

现象谈

婚后住女方家,不代表就是赘婿

殷女士是合肥一家婚介所的情感分析师,她告诉记者,在她所接触的例子里,传统的“赘婿”还是比较少的。“大家多认为赘婿是男方的经济条件要差一点,算是女方家‘半个儿子’,但现在却很少出现这种情况,而且住在女方家也不代表就是赘婿。”据她观察,如今和女方家一起生活的情况还是比较多的,更多的时候这是平等基础上一起商量的结果。

在她看来,如果出现因为女方是独生子女或者其他原因,造成男方跟随女方生活并不应该叫做“赘婿”,“男孩子是外地的,女孩子在合肥,像这样的情况男方去女方家的就会比较多一点。”

当记者问及像这样与女方家一起生活的情况,什么地域的会比较多,殷女士说,她所在的婚介接触的客户来自省内居多,除此以外,也有来自江苏、浙江、福建等地,“湖北在安徽的挺多的,其实男方也不需要特定的某类职业和学历,但条件也不能太差,还是需要优秀的。”

殷女士介绍,如今家住合肥瑶海区的一对夫妻就是他们婚介所促成的。当时男生在外地念博士,女生是医生已经工作,“男方家境可能不太好,还没有毕业,所以没收入也没有买房,但他学历各方面都不错。”

此前女生妈妈来到婚介所希望为女儿找一个学历高的男朋友,“他们女儿是研究生,就想找个博士或者硕士,哪怕自身经济状况差点也不会介意。”殷女士说,女方妈妈觉得自己家是有房子的,所以男方家没有房子也不会介意,他们看重的是男方以后的发展。

殷女士认为,这段婚姻之所以能够成功,首先是因为双方都比较认可这种方式,“只要双方接受就可以了,他们互相也能聊得来。”这样的相处方式是女方和男方商量的结果,女方是独生子女加上正好在合肥有房子,在这样的情况下男方住到了女方家里,“现在他们过得挺不错的。”

另外一家婚介所的朱女士也表示,现在大家都不会向他们提出“赘婿”的明确要求,“一般都是两方见面后自己商量,家里如果只有女孩子的话,就可能会提出要求男方到女方家,男方接受就行。”她透露,自己舅舅家有三个女儿,老大老二已经出嫁,在考虑老三的婚姻时,舅舅提出在尊重男方家意见的前提下,希望男方来他们家,“他希望三女儿能够留下来陪伴在他们身边,并且老三觉得留在爸爸妈妈身边会更舒适也能够照顾到父母。”

记者采访多家婚介所发现,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前大家所说的“赘婿”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前可能是经济条件不好才会去做‘上门女婿’,特别是在农村地区比较多,”婚介人员表示,现在双方的经济条件一般都不错,更偏向于平等基础上根据每一对的具体情况交流,决定是否在女方家生活,“这是大家在一起共同营造幸福的家”。

陈秋莉 徐静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 朱庆玲 陈牧

编辑:陶娜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讯 随着电视剧《赘婿》火出圈,“上门女婿”一时成为大家津津乐道的话题。入赘婚姻幸福吗?如今的“赘婿”有什么新变化?日前,记者多方进行了采访。

故事一

约定生俩娃,各随爸妈姓

阿超(化名)是一名80 后,如今,已是两个儿子的父亲。小儿子是年前才出生的,刚满2 月龄,按婚前的约定,第二个孩子,随他姓。阿超与妻子小敏(化名)是“两头婚”,当初,经人介绍相识相恋,至今,结婚已有六年,夫妻和睦,常惹得众人羡慕,连最初那些质疑的声音,如今也都消失了。“两个人过得幸福最重要,算是合适的时间,遇上了适合的人,这辈子就是她了。”阿超坚定地说。

初次见面就看对眼

阿超与妻子小敏都是安徽H 市人,但两人的老家并不在同一个县。

此前,阿超一直在杭州工作,2011 年左右,他辞职,回到H 市工作。当时,小敏也拗不过家人多次催促,从北京回到了H市。

家人催促小敏回家,是希望她能够就近找一个对象,安稳地在老家生活,不要一个姑娘家在大城市辛苦打拼。

经同事介绍,阿超与小敏相识了,阿超高大帅气,小敏温柔可爱,第一次“相亲”时,两人就互相看对了眼。“当时因为工作需要,每天都是穿正装,她觉得我看上去阳光、干净、利落,是她喜欢的类型。”

回想相识的情景,阿超还记得妻子当时的反馈。

互有好感,阿超也有了信心,给女友送花、做饭,带她出去旅行,感情逐渐升温,也算基本确定下来了。“应该是合适的时间,遇上了适合的人吧。”阿超说。

婚前约定“两头婚”

小情侣感情稳定,也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这时候,却发生了一个小插曲。

小敏家只有两个女儿,小敏是家中长女,小敏家人提出,不分嫁娶,结婚后两边待,生两个孩子,头一个得随女方姓,第二个再随男方姓,购买婚房或做生意,女方都可以提供资金支持。

一开始,阿超还有些犹疑,也不知道如何跟父母商量,因为阿超是家中独生子,难道这是要“入赘”女方家吗?但小敏确实是一个贤惠宜家的女人,对自己又非常好,这让他左右为难。

后来,没想到,开明的父母反让阿超打消了疑虑。“其实想想也没什么,反正孩子不管跟谁姓,都是我们自己的嘛。”阿超说,这也是一种趋势,现如今,很多家庭只有一两个孩子,不管生儿生女,除了关注孩子的姓氏,还有老人的养老问题,也都是年轻夫妻必须承担的。

重在互相理解体谅

婚后一路走来,阿超不管是家庭,还是事业,在父母和岳父母、妻子的鼎力支持下,都顺风顺水,这也证明了,阿超当时的选择没有错。

“夫妻之间相处,也没有什么特别的门道,就是互相理解,互相体谅,大事商量着来就行了。”阿超笑着说,“在小城市生活比较安逸,我也实现了自己从小的理想,做个小生意,当个小老板。”

原来,H 市的旅游业一直不错,几年前,阿超干脆辞职,自己创业,他先是开了一间茶楼,而后,又扩大经营路子,开了一间民宿。

创业之初,资金有限,筹钱是一道大难题,小敏理解丈夫的心愿,她支持开民宿,便和家人一起为丈夫筹钱投入,民宿经营渐渐走上正轨,不过,刚有起色,2020 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又让民宿损失颇重。但小敏没有什么抱怨之语,夫妻二人一起扛,继续维持着经营。

“冷清了一年,今年又开始忙起来了,这个季节,油菜花正好开了,来游玩踏青的游客很多,今年还是很有奔头的。”阿超自信地说。

故事二

两家一条心,收获双份爱

2008 年,偶然一次与朋友的聚会上来自合肥长丰的刘先生(化名)认识了同在江苏打工的妻子,那一年他24岁。谈恋爱后,两人开始谋划将来的生活。“她是独生子女,老人需要陪伴和照顾,我们也不想在外面打工了,反正迟早也要回来的。”考虑到老人的需求以及未来孩子的教育问题,回到市里都是更好的选择,于是他就跟随妻子回到了她的娘家,在岳父岳母家里做了所谓的“赘婿”。

真心相待两头落好

如今,刘先生在家附近经营着一家小吃店,平时在店里的时间多一些。但每到节假日的时候,他就会回家看看双方的父母。为了平衡两家的关系,更好地照顾两家的老人,他选择每周轮换着回两边老人的家。回归家庭的刘先生非常勤劳,会帮着老人打扫卫生或者做顿饭,他说自己也是想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和老人坐下来聊聊天,老人们都很喜欢我们回去,每次准备一大桌菜。”

刘先生说,这些年他的父母很是理解他的状况。每次回去,都会嘱咐他生意再忙,也要多去陪陪岳父母。而岳父母则会说同样的话,两边关系很是融洽。

因为这份在家庭里感受到的关怀,刘先生觉得很幸福,“我平时做点小生意,累肯定累点,但是家里很温暖,我也感觉踏实。”刘先生说,岳父母总是告诉他不要怕困难,遇到难事有他们。

观念也要与时俱进

对于有人困惑的“赘婿”会不会感觉到自尊心受到伤害的问题,刘先生坦言,岳父母对他很好,一开始他就没有这样的顾虑。“我感觉他们对我就和我父母对我是一样的,我在他们这里体会到了温暖和感动。”

这样的温暖和感动也将延续到下一代身上,刘先生的儿子今年读小学六年级,被问及如果儿子长大谈恋爱后女方要求到她家生活怎么办,刘先生毫不犹豫地回答,“到时候我会尊重孩子的意愿,绝对没问题的。”这些年来,刘先生在岳父母这边生活不仅没有受到歧视还感受到了温暖,他也希望儿子能和他一样,即便跟随女方生活也能被平等对待。

刘先生认为,如果想要在这样的关系中生活得幸福开心,心态很重要,“我感觉两个家庭是一条心,经营一个家庭不容易,我的父母也很尊重我们的意见,所以我们生活在一起。”

在他看来,“赘婿”是中国传统文化留下来的思想禁锢,“在农村,‘赘婿’好像是一件不太光彩的事情,但自己要看开。”同时他表示现在城市和农村的差距越来越小,对于“赘婿”的接受度也越来越高,他说,“关于‘赘婿’的旧观念要转变。”

现象谈

婚后住女方家,不代表就是赘婿

殷女士是合肥一家婚介所的情感分析师,她告诉记者,在她所接触的例子里,传统的“赘婿”还是比较少的。“大家多认为赘婿是男方的经济条件要差一点,算是女方家‘半个儿子’,但现在却很少出现这种情况,而且住在女方家也不代表就是赘婿。”据她观察,如今和女方家一起生活的情况还是比较多的,更多的时候这是平等基础上一起商量的结果。

在她看来,如果出现因为女方是独生子女或者其他原因,造成男方跟随女方生活并不应该叫做“赘婿”,“男孩子是外地的,女孩子在合肥,像这样的情况男方去女方家的就会比较多一点。”

当记者问及像这样与女方家一起生活的情况,什么地域的会比较多,殷女士说,她所在的婚介接触的客户来自省内居多,除此以外,也有来自江苏、浙江、福建等地,“湖北在安徽的挺多的,其实男方也不需要特定的某类职业和学历,但条件也不能太差,还是需要优秀的。”

殷女士介绍,如今家住合肥瑶海区的一对夫妻就是他们婚介所促成的。当时男生在外地念博士,女生是医生已经工作,“男方家境可能不太好,还没有毕业,所以没收入也没有买房,但他学历各方面都不错。”

此前女生妈妈来到婚介所希望为女儿找一个学历高的男朋友,“他们女儿是研究生,就想找个博士或者硕士,哪怕自身经济状况差点也不会介意。”殷女士说,女方妈妈觉得自己家是有房子的,所以男方家没有房子也不会介意,他们看重的是男方以后的发展。

殷女士认为,这段婚姻之所以能够成功,首先是因为双方都比较认可这种方式,“只要双方接受就可以了,他们互相也能聊得来。”这样的相处方式是女方和男方商量的结果,女方是独生子女加上正好在合肥有房子,在这样的情况下男方住到了女方家里,“现在他们过得挺不错的。”

另外一家婚介所的朱女士也表示,现在大家都不会向他们提出“赘婿”的明确要求,“一般都是两方见面后自己商量,家里如果只有女孩子的话,就可能会提出要求男方到女方家,男方接受就行。”她透露,自己舅舅家有三个女儿,老大老二已经出嫁,在考虑老三的婚姻时,舅舅提出在尊重男方家意见的前提下,希望男方来他们家,“他希望三女儿能够留下来陪伴在他们身边,并且老三觉得留在爸爸妈妈身边会更舒适也能够照顾到父母。”

记者采访多家婚介所发现,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前大家所说的“赘婿”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前可能是经济条件不好才会去做‘上门女婿’,特别是在农村地区比较多,”婚介人员表示,现在双方的经济条件一般都不错,更偏向于平等基础上根据每一对的具体情况交流,决定是否在女方家生活,“这是大家在一起共同营造幸福的家”。

陈秋莉 徐静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 朱庆玲 陈牧

编辑:陶娜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