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大皖新闻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沪苏浙皖四省市媒体联动|代表委员献策长三角一体化

©原创 2021-03-08 09:47

编者按 长三角地区以4%的国土面积创造了中国1/4的经济总量,是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度提出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站在“十四五”开局之年,皖苏浙沪三省一市如何深入推进一体化发展?全国两会期间,新安晚报大皖新闻、现代快报+ZAKER南京、上海澎湃新闻、浙江广电集团“中国蓝新闻”等主流媒体邀请了长三角地区的部分代表、委员,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建言献策。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安徽理工大学校长袁亮:

联手打造具有国际影响的一流大学

“长三角科教资源丰富,但是因为三省一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区域高等教育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的问题比较突出。”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安徽理工大学校长袁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应该是高等教育相对均衡的协调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安徽理工大学校长袁亮。

“解决长三角高等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补齐均衡发展的短板,离不开政府的政策引导、倾斜支持和区域高等教育战线的协同。”袁亮希望,国家能够重点支持长三角高等教育落后省份补齐短板,建议教育部安徽省共建省属高校一流学科,发挥重点建设的撬动作用,推动安徽省属高校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融入国家创新体系和区域重大发展战略,在服务国家科技创新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中提升实力。

袁亮透露,2020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和安徽理工大学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从人才培养、学科和学位点建设、附属医院管理等7个方面对安徽理工大学进行指导和帮助,为高校跨省域合作积累了经验、树立了样板。

国家“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强调, “发挥上海龙头带动作用,苏浙皖各扬所长” “推动大学大院大所全面合作、协同创新,联手打造具有国际影响的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为加强长三角高校间的合作、推动区域高等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方法指引。袁亮认为,要始终坚持龙头带动和各扬所长的高等教育发展格局。 “特别是对安徽省属高校而言,加强与长三角高校合作,为我们提供了对标学习、等高对接、缩小发展差距的重大发展机遇,有利于提升学校办学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他说。

全国政协委员、安徽省政协副主席李修松:

将长三角打造成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粉壁黛瓦马头墙构成的古村落,掩映在青山绿水、蓝天白云之间,映山红满坡,油菜花连片,鱼戏莲叶,鹅鸭欢欣,倒影成幻,移步换景,红男绿女,游人如织。”全国政协委员、安徽省政协副主席李修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皖南旅游的春日美景。

全国政协委员、安徽省政协副主席李修松。

李修松说,就旅游业发展来说,安徽在长三角区域山水、人文旅游资源上有很大优势,潜力巨大,特别是像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像黄山市拥有世界级景区。 “黄山市在古村落、古民居保护利用方面已制定一系列法规政策,形成了几种模式,走出了法制化、规范化、程序化之路,积累了许多经验做法,取得了文物保护和发展古村落旅游的双赢。”李修松说,黄山的古村落旅游发展起来将形成世界级古村落旅游的模式,将在长三角更高质量旅游一体化发展中实现更大作为,对国内乃至国外游客的吸引力也将会越来越大。

“安徽黄山、九华山、齐云山等的旅游资源和吸引力是世界级的,在长三角区域也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李修松认为,安徽要利用资源提高旅游的质量,包括发展智慧旅游,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打造更有吸引力的旅游景区,把长三角乃至更远地区的客源大量吸引过来,从而带动一系列产业的发展。长三角在旅游领域实现更高质量的一体化发展,需要按照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来进行规划。

全国人大代表、苏州大学校长熊思东:

打造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

“科技创新一体化在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和基础性作用。”全国人大代表、苏州大学校长熊思东说,今年他带来了一份关于加快打造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的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苏州大学校长熊思东。

熊思东介绍,在落实《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发展规划》时,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不同主体间还需要加强协调,不能单打独斗;长三角虽汇聚了全国1/3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但共建共享共用程度还不够。此外, “数据孤岛”现象要进一步化解,人才流通不畅,成本共担、成果共享、高效转化等机制也不够完善。

熊思东建议,围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现实情况和未来需求,在科技、教育、人才、产业等方面出台一揽子支持政策。 “在长三角一体化大局中,共享共用创新型人才,共享共用培养人才的资源。”熊思东说,还要打造共享共用的科研平台。前期江苏省打造了紫金山实验室、姑苏实验室、太湖实验室等,这些都已经在服务长三角科技创新和发展。 “今后还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创造更好更优的机制来共享共用。”

在科研成果的共享共用方面,熊思东建议,在长三角更大范围内考虑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发挥不同区域的特点和优势来转化科研成果。设立“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基金”,用于开展科技创新合作发展有关项目研究、落实相关计划及人才互聘互访等。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厅长陆永泉:

长三角核心城市间将1小时通达

长三角出行通勤将越来越便捷。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厅长、党组书记、省铁路办主任陆永泉表示, “十四五”期间,江苏交通将在长三角区域基本实现枢纽协同、网络设施、运输服务、行业治理、体制机制“五个一体化”,支撑和引领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厅长陆永泉。

比如枢纽协同方面,将实施枢纽城市能级提升工程,加快建设南京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与上海、杭州共建全球性国际邮政快递枢纽集群,推动苏锡常通泰盐共同打造环沪枢纽集群,建设苏州国际铁路枢纽,打造连云港海港、徐州国际陆港、淮安空港互为支撑的苏北物流“金三角”,共同打造更高质量枢纽经济。同时,实施共建世界级机场群工程,优化提升南京区域航空枢纽功能,把苏南硕放机场打造为区域性枢纽机场,规划建设南通新机场。

在网络设施方面,实施区域交通网络互联互通工程,推进北沿江高铁(合肥至上海段)、沪苏通铁路二期、沪苏湖铁路、合新铁路、宁宣铁路、苏锡常都市快线、苏州至淀山湖至上海城际铁路、上海嘉闵线北延(太仓段)等项目规划建设。打通溧阳至宁德、高淳至宣城、苏州至台州高速公路等省际“断头路”和“瓶颈路”。

陆永泉表示,到2025年,江苏基本建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基本实现长三角核心城市间1小时通达、2小时畅行江苏、南京及苏锡常都市圈1小时通勤。

全国人大代表、万丰集团董事长陈爱莲:

让医改发展成果惠及更多长三角居民

“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就是要实现交通、教育和医疗“三位一体”的融合,只有这三者真正意义上城乡融合,才可以让群众共享改革开放的“红利”。而在这三大要素中,医疗卫生作为城乡公共服务最大的“短板”又是重中之重。

全国人大代表、万丰集团董事长陈爱莲。

“推动大中城市高端优质医疗卫生资源统筹布局,采取合作办院、设立分院、组建医联体等形式,扩大优质医疗资源覆盖范围。”全国人大代表、万丰集团董事长陈爱莲认为,让高端优质的医疗卫生资源在长三角扩大覆盖范围,就是让更多的医疗改革发展成果普惠便利到更多的长三角居民,真正意义上优化配置医疗卫生资源,打造健康长三角。

她建议,未来要以上海大都市圈为核心,结合苏浙沪皖各地发展基础和优势,实现健康(医卫)人才一体化、健康服务标准一体化、健康基地建设统筹化(统筹规划)、健康数据共享化,推动长三角健康服务业一体化进程。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生态环境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刘锐:

加大对示范区重点领域人才支持力度

“长三角地区已经不是传统管理区域的问题,而是在现有的省市行政区域机制下,满足国家对于长三角更高层面发展需求的突破。”全国人大代表、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生态环境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刘锐指出,目前国家对于示范区内的“三省一市”仍然按照区域分开进行考核。一体化示范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永久基本农田调整、财税分成、政策标准等问题,没有国家层面的协调,地区之间难以形成合力。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生态环境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刘锐。

刘锐建议,中央有关部门应考虑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特殊情况,加大对示范区建设的支持力度,选派专人常驻示范区执委会,指导和统筹协调沪苏浙跨区域、跨部门的重大事项,推进重点工作的落地落实。

她还建议在示范区建立中央有关部门优秀干部挂职机制。可由中组部在干部、人才等方面予以重点支持倾斜,牵头组织国家发改委、自然资源部、科技部、商务部、交通运输部、生态环境部等部委,根据示范区建设需要,每年选派一批优秀干部赴示范区执委会挂职锻炼。

“示范区执委会出题、中央有关部门点将。”刘锐还呼吁,加大对示范区重点领域的人才支持力度。中央有关部门可以围绕示范区建设中遇到的难题,组建合力攻坚的专班,以更加灵活机动的方式进行着力破解。

全国政协委员、浙大城市学院院长罗卫东:

加快推进高等教育资源共享

全国政协委员、浙大城市学院院长罗卫东对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关注多年。在他看来,长三角的浙江、安徽两省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相对稀缺,优秀考生不能享受长三角区域的优质教育资源,是个巨大的浪费。为此他建议, “比如说通过慕课的开放,联合做一些学分认定,再一个通过遴选机制,可以直接在南京大学上课,互认学分。相当于哪怕考浙江工商大学,也可以在南京大学获得学分。”

全国政协委员罗卫东。

罗卫东认为,加快推进长三角区域教育资源共享,在互动合作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对节约资源、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等有着重要意义。他说, “长三角一体化领先发展,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高等教育是这个过程当中最重要的因素。长三角这一带的高等教育,应该是整体推动,整体共享,高度融合,变成中国高等教育整体发展的示范区。”

全国人大代表黄美媚:

建议跨省调剂教师编制

长三角区域人才流动频繁,优质的教育资源是外来务工人员留“浙”生活的定心丸。全国人大代表、永康道明光学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人事专员黄美媚说,这几年,随着大量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地入学,流入地教师紧缺的问题日渐明显。

全国人大代表黄美媚、永康道明光学股份有限公司人事专员(左一)。

她呼吁,长三角区域范围能进行教师编制调剂,“目前教师的编制都是按常住人口来安排的,比如在永康,外来人口的流入量要比常住人口多很多,所以教师编制是不够的。我想通过跨省区的教师编制调剂,能让(需要的)公办学校有更多编制,那么外来务工人员在建设东部的时候,子女也能接受优质教育。”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 叶晓 刘旸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项凤华 鹿伟 张瑜 安莹 李娜

澎湃新闻记者 杨喆

中国蓝新闻记者 丁锐 刘齐家 王娴

编辑 许大鹏

编者按 长三角地区以4%的国土面积创造了中国1/4的经济总量,是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度提出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站在“十四五”开局之年,皖苏浙沪三省一市如何深入推进一体化发展?全国两会期间,新安晚报大皖新闻、现代快报+ZAKER南京、上海澎湃新闻、浙江广电集团“中国蓝新闻”等主流媒体邀请了长三角地区的部分代表、委员,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建言献策。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安徽理工大学校长袁亮:

联手打造具有国际影响的一流大学

“长三角科教资源丰富,但是因为三省一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区域高等教育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的问题比较突出。”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安徽理工大学校长袁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应该是高等教育相对均衡的协调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安徽理工大学校长袁亮。

“解决长三角高等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补齐均衡发展的短板,离不开政府的政策引导、倾斜支持和区域高等教育战线的协同。”袁亮希望,国家能够重点支持长三角高等教育落后省份补齐短板,建议教育部安徽省共建省属高校一流学科,发挥重点建设的撬动作用,推动安徽省属高校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融入国家创新体系和区域重大发展战略,在服务国家科技创新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中提升实力。

袁亮透露,2020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和安徽理工大学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从人才培养、学科和学位点建设、附属医院管理等7个方面对安徽理工大学进行指导和帮助,为高校跨省域合作积累了经验、树立了样板。

国家“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强调, “发挥上海龙头带动作用,苏浙皖各扬所长” “推动大学大院大所全面合作、协同创新,联手打造具有国际影响的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为加强长三角高校间的合作、推动区域高等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方法指引。袁亮认为,要始终坚持龙头带动和各扬所长的高等教育发展格局。 “特别是对安徽省属高校而言,加强与长三角高校合作,为我们提供了对标学习、等高对接、缩小发展差距的重大发展机遇,有利于提升学校办学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他说。

全国政协委员、安徽省政协副主席李修松:

将长三角打造成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粉壁黛瓦马头墙构成的古村落,掩映在青山绿水、蓝天白云之间,映山红满坡,油菜花连片,鱼戏莲叶,鹅鸭欢欣,倒影成幻,移步换景,红男绿女,游人如织。”全国政协委员、安徽省政协副主席李修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皖南旅游的春日美景。

全国政协委员、安徽省政协副主席李修松。

李修松说,就旅游业发展来说,安徽在长三角区域山水、人文旅游资源上有很大优势,潜力巨大,特别是像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像黄山市拥有世界级景区。 “黄山市在古村落、古民居保护利用方面已制定一系列法规政策,形成了几种模式,走出了法制化、规范化、程序化之路,积累了许多经验做法,取得了文物保护和发展古村落旅游的双赢。”李修松说,黄山的古村落旅游发展起来将形成世界级古村落旅游的模式,将在长三角更高质量旅游一体化发展中实现更大作为,对国内乃至国外游客的吸引力也将会越来越大。

“安徽黄山、九华山、齐云山等的旅游资源和吸引力是世界级的,在长三角区域也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李修松认为,安徽要利用资源提高旅游的质量,包括发展智慧旅游,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打造更有吸引力的旅游景区,把长三角乃至更远地区的客源大量吸引过来,从而带动一系列产业的发展。长三角在旅游领域实现更高质量的一体化发展,需要按照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来进行规划。

全国人大代表、苏州大学校长熊思东:

打造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

“科技创新一体化在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和基础性作用。”全国人大代表、苏州大学校长熊思东说,今年他带来了一份关于加快打造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的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苏州大学校长熊思东。

熊思东介绍,在落实《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发展规划》时,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不同主体间还需要加强协调,不能单打独斗;长三角虽汇聚了全国1/3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但共建共享共用程度还不够。此外, “数据孤岛”现象要进一步化解,人才流通不畅,成本共担、成果共享、高效转化等机制也不够完善。

熊思东建议,围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现实情况和未来需求,在科技、教育、人才、产业等方面出台一揽子支持政策。 “在长三角一体化大局中,共享共用创新型人才,共享共用培养人才的资源。”熊思东说,还要打造共享共用的科研平台。前期江苏省打造了紫金山实验室、姑苏实验室、太湖实验室等,这些都已经在服务长三角科技创新和发展。 “今后还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创造更好更优的机制来共享共用。”

在科研成果的共享共用方面,熊思东建议,在长三角更大范围内考虑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发挥不同区域的特点和优势来转化科研成果。设立“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基金”,用于开展科技创新合作发展有关项目研究、落实相关计划及人才互聘互访等。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厅长陆永泉:

长三角核心城市间将1小时通达

长三角出行通勤将越来越便捷。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厅长、党组书记、省铁路办主任陆永泉表示, “十四五”期间,江苏交通将在长三角区域基本实现枢纽协同、网络设施、运输服务、行业治理、体制机制“五个一体化”,支撑和引领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厅长陆永泉。

比如枢纽协同方面,将实施枢纽城市能级提升工程,加快建设南京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与上海、杭州共建全球性国际邮政快递枢纽集群,推动苏锡常通泰盐共同打造环沪枢纽集群,建设苏州国际铁路枢纽,打造连云港海港、徐州国际陆港、淮安空港互为支撑的苏北物流“金三角”,共同打造更高质量枢纽经济。同时,实施共建世界级机场群工程,优化提升南京区域航空枢纽功能,把苏南硕放机场打造为区域性枢纽机场,规划建设南通新机场。

在网络设施方面,实施区域交通网络互联互通工程,推进北沿江高铁(合肥至上海段)、沪苏通铁路二期、沪苏湖铁路、合新铁路、宁宣铁路、苏锡常都市快线、苏州至淀山湖至上海城际铁路、上海嘉闵线北延(太仓段)等项目规划建设。打通溧阳至宁德、高淳至宣城、苏州至台州高速公路等省际“断头路”和“瓶颈路”。

陆永泉表示,到2025年,江苏基本建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基本实现长三角核心城市间1小时通达、2小时畅行江苏、南京及苏锡常都市圈1小时通勤。

全国人大代表、万丰集团董事长陈爱莲:

让医改发展成果惠及更多长三角居民

“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就是要实现交通、教育和医疗“三位一体”的融合,只有这三者真正意义上城乡融合,才可以让群众共享改革开放的“红利”。而在这三大要素中,医疗卫生作为城乡公共服务最大的“短板”又是重中之重。

全国人大代表、万丰集团董事长陈爱莲。

“推动大中城市高端优质医疗卫生资源统筹布局,采取合作办院、设立分院、组建医联体等形式,扩大优质医疗资源覆盖范围。”全国人大代表、万丰集团董事长陈爱莲认为,让高端优质的医疗卫生资源在长三角扩大覆盖范围,就是让更多的医疗改革发展成果普惠便利到更多的长三角居民,真正意义上优化配置医疗卫生资源,打造健康长三角。

她建议,未来要以上海大都市圈为核心,结合苏浙沪皖各地发展基础和优势,实现健康(医卫)人才一体化、健康服务标准一体化、健康基地建设统筹化(统筹规划)、健康数据共享化,推动长三角健康服务业一体化进程。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生态环境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刘锐:

加大对示范区重点领域人才支持力度

“长三角地区已经不是传统管理区域的问题,而是在现有的省市行政区域机制下,满足国家对于长三角更高层面发展需求的突破。”全国人大代表、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生态环境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刘锐指出,目前国家对于示范区内的“三省一市”仍然按照区域分开进行考核。一体化示范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永久基本农田调整、财税分成、政策标准等问题,没有国家层面的协调,地区之间难以形成合力。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生态环境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刘锐。

刘锐建议,中央有关部门应考虑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特殊情况,加大对示范区建设的支持力度,选派专人常驻示范区执委会,指导和统筹协调沪苏浙跨区域、跨部门的重大事项,推进重点工作的落地落实。

她还建议在示范区建立中央有关部门优秀干部挂职机制。可由中组部在干部、人才等方面予以重点支持倾斜,牵头组织国家发改委、自然资源部、科技部、商务部、交通运输部、生态环境部等部委,根据示范区建设需要,每年选派一批优秀干部赴示范区执委会挂职锻炼。

“示范区执委会出题、中央有关部门点将。”刘锐还呼吁,加大对示范区重点领域的人才支持力度。中央有关部门可以围绕示范区建设中遇到的难题,组建合力攻坚的专班,以更加灵活机动的方式进行着力破解。

全国政协委员、浙大城市学院院长罗卫东:

加快推进高等教育资源共享

全国政协委员、浙大城市学院院长罗卫东对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关注多年。在他看来,长三角的浙江、安徽两省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相对稀缺,优秀考生不能享受长三角区域的优质教育资源,是个巨大的浪费。为此他建议, “比如说通过慕课的开放,联合做一些学分认定,再一个通过遴选机制,可以直接在南京大学上课,互认学分。相当于哪怕考浙江工商大学,也可以在南京大学获得学分。”

全国政协委员罗卫东。

罗卫东认为,加快推进长三角区域教育资源共享,在互动合作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对节约资源、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等有着重要意义。他说, “长三角一体化领先发展,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高等教育是这个过程当中最重要的因素。长三角这一带的高等教育,应该是整体推动,整体共享,高度融合,变成中国高等教育整体发展的示范区。”

全国人大代表黄美媚:

建议跨省调剂教师编制

长三角区域人才流动频繁,优质的教育资源是外来务工人员留“浙”生活的定心丸。全国人大代表、永康道明光学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人事专员黄美媚说,这几年,随着大量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地入学,流入地教师紧缺的问题日渐明显。

全国人大代表黄美媚、永康道明光学股份有限公司人事专员(左一)。

她呼吁,长三角区域范围能进行教师编制调剂,“目前教师的编制都是按常住人口来安排的,比如在永康,外来人口的流入量要比常住人口多很多,所以教师编制是不够的。我想通过跨省区的教师编制调剂,能让(需要的)公办学校有更多编制,那么外来务工人员在建设东部的时候,子女也能接受优质教育。”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 叶晓 刘旸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项凤华 鹿伟 张瑜 安莹 李娜

澎湃新闻记者 杨喆

中国蓝新闻记者 丁锐 刘齐家 王娴

编辑 许大鹏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