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大皖新闻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丨撸起袖子养牛养鹅,舒城汉子纪道明带领乡亲脱贫致富

©原创 2020-09-18 07:37

8月24日至28日,由中宣部组织的“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集中采访活动在安徽举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人民日报社、新华社等13个中央媒体,以及多个省级主流媒体组成采访团,分赴合肥、六安、滁州等地,拿起笔头、端起镜头,对江淮儿女在脱贫致富奔小康道路上取得的辉煌成就予以宣传报道。一人,一城,一故事。在为期一周的采访中,采访团的记者们头顶烈日、脚踩泥土,深入基层,将镜头对准一群闪耀着光芒的普通人,通过文字、视频、直播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了安徽百姓丰富多彩的小康生活。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在安徽省舒城县梅山村,有位身材瘦小、皮肤黝黑的农民,自立自强撸袖实干、不等不靠发展产业,17 年如一日不离不弃悉心照顾瘫痪妻子,独立抚养儿子成长成才,战胜重重困难大力发展黄牛、白鹅散养产业,不仅实现脱贫致富,还带动50 余户村民增收——他就是用奋斗书写脱贫故事的纪道明。如今,山村汉子的动人故事早已飞出山外。他牵着哞哞叫的牛、赶着嘎嘎叫的鹅在康庄大道上越走越快。

自强不息,用奋斗书写脱贫故事

“以前房子倒了没钱盖新房,在弟弟家住了好几年。现在脱贫了,新房也盖起来了,每年还能有十几万元的收入!”

在舒城县梅山村,57岁的纪道明在接受中宣部“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采访团采访时,讲述了这几年日子越过越红火的原由。

纪道明自幼家贫、生活困苦,30 岁才成家。很长一段时间里,他就靠两间跑风漏雨的屋子安身,靠二亩多薄田种些口粮勉强维生,靠打零工赚些钱花。1994 年,纪道明与邻村姑娘李邦芝结婚,同年可爱的儿子出生。纪道明这个精瘦的山村汉子对未来的幸福生活充满了憧憬。

就在生活充满着无限希望的时候,灾难降临了。2003年,纪道明妻子外出务工时被一辆大卡车撞飞,送到医院后虽然捡回了一条命,但不幸瘫痪。为了给妻子治病,之前两人辛辛苦苦积攒的17 万元已全部支付了医药费。那时,孩子年幼,全家的重担都压在了纪道明瘦弱的肩膀上。但倔强的他没有被生活压垮,在照顾妻子之余,他靠搞养殖、打零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给妻子按摩、擦身、喂饭、清理大小便,接送孩子上学、放学,洗衣、做饭、下地、做工……这样的日子,纪道明坚持了17年。

因为要照顾妻子和孩子,纪道明不能外出务工,也没有心力发展更多副业,家庭长期处于贫困状态。2014年,纪道明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为了还改善生活条件,纪道明想在家乡养鹅,“那时候还没人养鹅,嫌脏。我不怕,就想着养些鹅挣钱。”起初,因为钱不够加上没有经验,纪道明只买了100 多只鹅苗尝试了一下。2017 年,六安市委宣传部扶贫工作队进驻梅山村,在得知纪道明的情况后,便鼓励他扩大养殖规模,并为他申请了5万元的小额贷款。

有了这笔钱,纪道明在梅山村仓房组租了3 亩地建起了黄牛和皖西大白鹅散养基地,当年散养黄牛30 头、白鹅200 只、麻鸭200 只。产业发展了,收入增加了,生活变好了,纪道明2017 年直接增收5 万元,不但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还成了远近闻名的养殖大户。

古道热肠,带领众乡亲脱贫致富

2018 年,纪道明订购了1000 只鹅苗,净增收7 万多元,生活又上了一个台阶。2019 年,纪道明从小有名气的养殖大户变成了大有名气的先进典型。在脱贫致富的同时,纪道明从来没有忘记梅山村的父老乡亲。“我一家脱贫不是真的脱贫,大家都脱贫才是真脱贫。”纪道明说,他经常主动找到村里的贫困户,邀请他们铲铲土、砌砌墙、拔拔草、放放牛,能干啥干啥,多少增加点收入。

2017年以来,纪道明通过提供工作机会和入股分红的形式,帮助村里几十户家庭增加了收入。2020 年,纪道明为村集体代养黄牛5 头、皖西大白鹅1000 只,用实际行动助力集体经济增收。

纪道明的经历是梅山村脱贫致富的一个生动缩影。从2014 年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村,到2017 年底实现贫困村出列,梅山村仅用了3 年时间,目前在册贫困人口134 户419人,其中已脱贫131 户412 人。5 年来,在六安市委宣传部扶贫工作队指导帮扶下,贫困发生率从22.1%降至0.4%,集体经济收入从0 元增至23.5 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3546元增至12780元。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 韩诚

8月24日至28日,由中宣部组织的“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集中采访活动在安徽举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人民日报社、新华社等13个中央媒体,以及多个省级主流媒体组成采访团,分赴合肥、六安、滁州等地,拿起笔头、端起镜头,对江淮儿女在脱贫致富奔小康道路上取得的辉煌成就予以宣传报道。一人,一城,一故事。在为期一周的采访中,采访团的记者们头顶烈日、脚踩泥土,深入基层,将镜头对准一群闪耀着光芒的普通人,通过文字、视频、直播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了安徽百姓丰富多彩的小康生活。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在安徽省舒城县梅山村,有位身材瘦小、皮肤黝黑的农民,自立自强撸袖实干、不等不靠发展产业,17 年如一日不离不弃悉心照顾瘫痪妻子,独立抚养儿子成长成才,战胜重重困难大力发展黄牛、白鹅散养产业,不仅实现脱贫致富,还带动50 余户村民增收——他就是用奋斗书写脱贫故事的纪道明。如今,山村汉子的动人故事早已飞出山外。他牵着哞哞叫的牛、赶着嘎嘎叫的鹅在康庄大道上越走越快。

自强不息,用奋斗书写脱贫故事

“以前房子倒了没钱盖新房,在弟弟家住了好几年。现在脱贫了,新房也盖起来了,每年还能有十几万元的收入!”

在舒城县梅山村,57岁的纪道明在接受中宣部“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采访团采访时,讲述了这几年日子越过越红火的原由。

纪道明自幼家贫、生活困苦,30 岁才成家。很长一段时间里,他就靠两间跑风漏雨的屋子安身,靠二亩多薄田种些口粮勉强维生,靠打零工赚些钱花。1994 年,纪道明与邻村姑娘李邦芝结婚,同年可爱的儿子出生。纪道明这个精瘦的山村汉子对未来的幸福生活充满了憧憬。

就在生活充满着无限希望的时候,灾难降临了。2003年,纪道明妻子外出务工时被一辆大卡车撞飞,送到医院后虽然捡回了一条命,但不幸瘫痪。为了给妻子治病,之前两人辛辛苦苦积攒的17 万元已全部支付了医药费。那时,孩子年幼,全家的重担都压在了纪道明瘦弱的肩膀上。但倔强的他没有被生活压垮,在照顾妻子之余,他靠搞养殖、打零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给妻子按摩、擦身、喂饭、清理大小便,接送孩子上学、放学,洗衣、做饭、下地、做工……这样的日子,纪道明坚持了17年。

因为要照顾妻子和孩子,纪道明不能外出务工,也没有心力发展更多副业,家庭长期处于贫困状态。2014年,纪道明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为了还改善生活条件,纪道明想在家乡养鹅,“那时候还没人养鹅,嫌脏。我不怕,就想着养些鹅挣钱。”起初,因为钱不够加上没有经验,纪道明只买了100 多只鹅苗尝试了一下。2017 年,六安市委宣传部扶贫工作队进驻梅山村,在得知纪道明的情况后,便鼓励他扩大养殖规模,并为他申请了5万元的小额贷款。

有了这笔钱,纪道明在梅山村仓房组租了3 亩地建起了黄牛和皖西大白鹅散养基地,当年散养黄牛30 头、白鹅200 只、麻鸭200 只。产业发展了,收入增加了,生活变好了,纪道明2017 年直接增收5 万元,不但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还成了远近闻名的养殖大户。

古道热肠,带领众乡亲脱贫致富

2018 年,纪道明订购了1000 只鹅苗,净增收7 万多元,生活又上了一个台阶。2019 年,纪道明从小有名气的养殖大户变成了大有名气的先进典型。在脱贫致富的同时,纪道明从来没有忘记梅山村的父老乡亲。“我一家脱贫不是真的脱贫,大家都脱贫才是真脱贫。”纪道明说,他经常主动找到村里的贫困户,邀请他们铲铲土、砌砌墙、拔拔草、放放牛,能干啥干啥,多少增加点收入。

2017年以来,纪道明通过提供工作机会和入股分红的形式,帮助村里几十户家庭增加了收入。2020 年,纪道明为村集体代养黄牛5 头、皖西大白鹅1000 只,用实际行动助力集体经济增收。

纪道明的经历是梅山村脱贫致富的一个生动缩影。从2014 年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村,到2017 年底实现贫困村出列,梅山村仅用了3 年时间,目前在册贫困人口134 户419人,其中已脱贫131 户412 人。5 年来,在六安市委宣传部扶贫工作队指导帮扶下,贫困发生率从22.1%降至0.4%,集体经济收入从0 元增至23.5 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3546元增至12780元。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 韩诚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来说两句吧...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加载中。。。。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