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盛夏酷暑,骄阳似火。蒙洼蓄洪区内低洼处的水虽然仍未退去,但是高处农田里的水稻、大葱、莲藕、芡实、红薯等农作物已经是郁郁葱葱,生机盎然。蓄洪区内随处可见插红薯、点玉米、栽大葱的农民。
8月18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淮河王家坝闸、阜南县红亮箱包有限公司、阜南县曹集镇利民村西田坡庄台、老观乡顺河村等地,察看淮河水情,走进田间地头,了解当地防汛救灾和灾后恢复生产等情况。
8月18日下午,习近平在阜阳市阜南县蒙洼蓄洪区,同正在采摘芡实的乡亲们亲切交流,了解灾后生产恢复情况。新华社发
总书记的关怀和慰问,给蒙洼蓄洪区干部群众极大鼓舞,更坚定了他们战胜困难、重建家园的信心。连日来,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来到蒙洼蓄洪区,沿着总书记的足迹,回访当地群众的生活和精神面貌,看蒙洼蓄洪区的可喜变化。
科学治水 抗御实现现代化
“一定要把淮河修好!”在王家坝闸管理处入口处,毛泽东的这句题词被铭刻在醒目的位置。8 月18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先后察看了王家坝闸的水位、参观了王家坝展览馆,对沿淮行蓄洪区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舍小家为大家、舍局部为全局的精神给予好评。
王家坝闸管理处副主任钱卫国说,总书记来安徽考察第一站先看被称为“千里淮河第一闸”的王家坝闸,察看淮河水情,关心防汛救灾。从考察中的这一安排和期间释放的信息可以看出,党中央对防汛救灾的重视、展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这一以贯之的执政理念和要求。
钱卫国说,淮河今年发生特大洪水,王家坝闸和蒙洼蓄洪区时隔十三年再次启用,上保河南,下保江苏,为保淮河安澜做出了重要贡献。习近平总书记提到抵抗自然灾害能力的现代化,释放出以机制化、制度化不断提高灾害防御能力的鲜明信号。
脱贫攻坚 扶贫扶志扶精神
在王家坝保庄圩内的阜南县红亮箱包有限公司,“脱贫脱困脱俗气扶贫扶志扶精神”这句话被醒目地铭刻在厂房上。8 月18 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走进这个扶贫车间,询问扶贫车间的生产情况,并和车间里的工人亲切交谈。公司总经理王恒亮说:“总书记随我走进车间,询问扶贫车间的生产情况和带动贫困户就业情况。我向总书记介绍了企业的基本情况,总书记听得很认真。因为疫情和汛情,今年企业还是受到一些影响,总书记特意问了我产品和品牌情况,他这么关心,我心里特别感动。”
阜南县红亮箱包有限公司是返乡创业人员王恒亮创办的劳动密集型扶贫车间,主要服务贫困劳动力就业增收。公司现有员工127人,实训人员21人,总人数达148人,其中贫困户73人。张丽就是这73名贫困户中的一员,她有两个年幼的孩子,还与婆婆和小叔一起生活,主要靠丈夫在外务工供养全家,婆婆2014年遭遇事故导致残疾,高额的医疗费用让他们原本并不宽裕的生活雪上加霜。经过当地政府的扶持,张丽家2016年底实现了脱贫。脱贫之后,张丽并没有满足于现状,2019 年2 月,她开始到扶贫工厂上班,每月收入2000多元,同时享受岗位补贴,总收入近3000元。
8 月18 日下午,张丽像往常一样在车间工作,当看到习总书记来到车间时,她激动得差点说不出话。
习总书记走到张丽身边停住了脚步,和她攀谈起来,询问了张丽的家庭情况、收入情况,张丽一一作答。
“天气这么热,总书记还来看望我们,真是太辛苦了,这说明党和国家领导人对脱贫攻坚是多么重视。我告诉总书记,得益于党的惠民政策,我现在脱贫了,在家门口就业,不仅能照顾老人和孩子,还有一份收入。我一定要努力工作,把日子越过越好!”张丽说。
8 月19 日,张丽在扶贫车间里工作,她的孩子在一旁玩耍。
“看好孩子种好田,一天能挣几十元”,扶贫车间里,这句醒目的标语很暖人心。在蒙洼蓄洪区内,有许多像张丽这样因照顾孩子和老人无法外出务工的人员,一个个开在家门口的扶贫车间,让这些人能够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本次蓄洪期间,蓄洪区内的扶贫车间为贫困群众提供了1050 个公益岗位,蓄洪区周边的企业也吸纳了8 万多名群众家门口就业。王恒亮说:“总书记的到来对我们返乡创业人员是巨大的鼓舞,对脱贫人员也是巨大关怀!我们一定会更加努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带领乡亲们挣更多的钱,决不让已经脱贫的乡亲因为蓄洪而返贫。”
防汛救灾 庄台生活有保障
“总书记向我们走来的时候,乡亲们一个劲地鼓掌,我鼓着鼓着,就感觉眼角流泪了”,当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西田坡庄台的时候,曹集镇利民村村民付东良站在人群中,和大家一起欢迎鼓掌。
付东良因遭遇事故,脚部受伤,不能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他在政府的扶持下搞起了特色养殖,享受医疗补贴,终于摆脱了贫困。“我家里现在每年收入也有3 万多元,买药只要花2000 多元,不到以前十分之一,感谢党的好政策。”付东良说,“酷暑高温,总书记百忙之中到庄台慰问群众,让我们更有干劲了,现在洪水退了,水退到哪我们就补种到哪,争取把洪水冲走的钱再捞回来。”
习总书记所到的西田坡庄台是蒙洼蓄洪区内77个湖心庄台中的一个,在一个月前王家坝闸开闸泄洪时,蓄洪区群众舍小家顾大家,为淮河安澜付出巨大牺牲,77 个湖心庄台也成了四面环水的孤岛。蓄洪以来,村民住在庄台上,电没断、水照供、生活用品有人送。看到当地群众生活井然有序,习近平总书记高兴地说:“我一直牵挂灾区的群众,看到乡亲们生产生活都有着落、有希望,我的心就踏实。”
听到总书记的话,利民村党支部书记郭西军激动不已。他说:“有党和政府的支持,洪水再大也不怕,眼下最重要的就是抢种、补种,洪水退到哪,我们进到哪,争取把灾后损失降到最低,我们一定更加努力工作,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奔小康,生活一天比一天好。”西田坡庄台上的老住户郭华平说,这个庄台始建于1953 年,原本十分狭小拥挤,房子挨房子,出门一线天;现如今得益于国家对蒙洼蓄洪区庄台的人居环境整治,庄台上的年轻人都搬到了安全保庄圩里住了,经过整治后的庄台变得宽敞和干净了,住在上面安心又舒心。在被大水围困的近一个月里,他的生活没有受多大影响,过得安心又舒心。
“浴水”重生 顺遂自然焕新机
8 月19 日,在阜南县老观乡顺河村的一片低洼地里,芡实种植大户钱会明正带领村民采摘芡实,他身后的水面上铺满如盘如盖的芡实叶子,郁郁葱葱,生机盎然。
钱会明告诉记者:“总书记来的时候,我们正在采摘鸡头果(芡实),总书记说你们辛苦了,我听了很感动!当时高温有36℃多,特别闷热,总书记在水塘边和我们聊了将近半个小时,询问了我们的受灾情况、鼓励我们恢复生产、对适应性农作物生产要有信心。我听了真是又激动又感动。”钱会明是来自天长市的一名芡实种植大户,他在蒙洼蓄洪区内流转了8000多亩低洼地种植芡实。蓄洪后,洪水冲走了大面积的芡实苗,但因为芡实是水生植物不怕水淹,目前仍有600 多亩芡实已经进入结果收获期。他说:“总书记来了以后,我们信心倍增,我们一定要把这些作物种好管好,把洪水冲跑的损失补回来!”
阜南县委书记崔黎说:“国家给蒙洼蓄洪区的定位就是洪水‘仓库’,我们在盛水的地方如何发展顺遂自然的现代化农业?这些年,阜南县根据蒙洼蓄洪区的实际情况,努力打造适应蒙洼蓄洪区的沿淮河现代生态农业,实现了‘深水鱼、浅水藕、滩涂洼地种杞柳。鸭鹅水上游、牛羊草地走’的局面。”
洪水退去后,阜南县将因地制宜、顺遂自然,发展适应蓄洪区生态的现代化农业。崔黎说:“我们要想法用好水资源,变水患为水利。我们以前只是探索,现在,总书记给我们指明了方向,总书记嘱托我们要顺遂自然规律,我们要按照总书记的要求,打造适应蒙洼蓄洪区的现代农业生态链。”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 张洪金 袁星红 王振宇 摄影报道